天下网吧 >> 网吧系统 >> 系统动态 >> 正文

滴滴的尴尬:国内市场遭新政挤压,海外市场输赢未卜

2016-11-3不详佚名
勇善战的精锐退出,留下的只剩一个名头。      

当然也有一些对滴滴来说是有利的变化。除了滴滴接手Uber中国的软件端,Uber的一些技术也传递到了滴滴。据内部员工表示,在滴滴新上线的司机端应用内多了人脸识别功能,这是Uber中国今年上半年开发的一个功能。这一动作反映的不是Uber的技术门槛,而是两家企业已经开始在资源层面开始了全面业务整合。  

作为一款只在国内几十个城市提供服务的软件,没有迹象表明,滴滴会帮助Uber中国在尚未开拓的城市里推进业务。这意味着,滴滴高价获得的是一个体量有限且只服务于少数城市的品牌,它始终难以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根据CNIT-Research近日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专车市场上,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Uber、易到用车及神州专车则分别以7.8%、3.3%和2.9%位列二、三、四位。有了Uber的滴滴,市场占有率上能呈现给投资方更漂亮的数据,但数字背后的业务整合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海外大战一触即发

当监管层面还未落定,对Uber中国的整合才刚刚开始之时,滴滴早已在另一个战场上和Uber展开了竞争。

在宣布收购Uber中国的三天之后,彭博社放出风声,滴滴出行、软银将作为领投方参与东南亚打车平台Grab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而此前,滴滴出行在2015年8月已经参与了Grab 3.5亿美元的E轮融资。  

除此之外,滴滴在2015年9月与Lyft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后者投资1亿美元,并在2016年4月份跟Lyft联合推出美国版滴滴,攻入Uber的后花园。滴滴还参与了对印度打车服务商Ola 2500万美元的融资,并联合Lyft、Grab和Ola成立联盟。据称,四方将会打通产品,为中国、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国际旅客群体提供出行服务。

这个被称为全球反Uber联盟的四方合作,在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略显尴尬。Lyft发言人Alecandra LaManna曾公开表示:“将评估与滴滴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分析据此认为,随着Uber进入滴滴董事会,滴滴与lyft将难以共享敏感关键数据。已经和Uber激烈竞争的印度本土打车软件Ola则表示,滴滴收购Uber中国不会构成影响,因为滴滴只是Ola的小股东。

宣布收购Uber中国之后即传出滴滴将投资Grab的消息,暗示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会在东南亚发生。然而,在Grab在今年9月20日公布最新融资时,只有软银投资了7.5亿美元,投资方未见滴滴身影。      

据了解,Grab目前已进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和菲律宾这6个国家。然而,刚从中国抽身的Uber全球正对这些地方加大投入。匿名人士曾对媒体爆料称,Uber早计划把原中国区150名工程师派驻到新加坡、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这些地方的Uber应用增加包括地图在内的新功能。     

与Uber在国内面临的状况一样,东南亚的网络打车领域还有本地化玩家,他们更贴近需求和用户,业务更灵活,也是滴滴在东南亚市场需要一一战胜的对手。以印尼为例,雅加达有一家名为Go-Jek的叫车公司,在2016年8月,这家公司完成5.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13亿美元,成为印尼的第一家独角兽公司。     

Go-Jek号称拥有包括摩托车、轿车和卡车在内的超过20万司机,在印尼的14个主要城市运营。在成立之初,Go-Jek专注于摩托车叫车,在雅加达这些拥堵严重的大城市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Go-Jek又把业务衍生到了O2O行业,提供包括外卖、票务、快递等服务。GrabBike和UberMoto都在印尼市场和Go-Jek竞争,但摩托车叫车业务上Go-Jek依旧领先这些国际化对手。      

除了本土化的对手,国外的监管政策也并不透明,Uber扩展到世界72个国家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监管风险和出租车的抗议潮。从某种程度而言,Uber踩过的坑,滴滴在国际化过程中或许也再要踩一遍。     

摆在滴滴面前的是Uber超过600亿美元的超高估值和早已布局的本地选手,以及正被压缩的国内生存空间。     

“这(国际化)是一场艰难的比赛,但我们乐在其中”,柳青说。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QQ:1175525021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