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系统 >> 系统动态 >> 正文

酷睿2的十年:一场Intel与AMD的生死博弈

2016-9-12不详佚名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ITRS)出炉,这份由全球各大洲的半导体工业的专家共同起草的长达500页的双年报告,是广大从业者的重要参考。报告从设备调试、工艺集成、射频(RF)、微机电(MEMS)、光刻、封装测试、改善良品率等多方面深入探讨半导体工业的未来。

在过去,报告准确的预测过现在流行的finfet技术的流行,但也忽视过半导体的很多瓶颈,比如以下这份1993年的报告(也就是最早的报告):

酷睿2的十年:一场Intel与AMD的生死博弈

实际的特征线宽的发展表面超越了1993年的预测,2001年就开始的130纳米工艺在预测中被放到了2004年,而这时候正是intel撞上了90nm大墙。互连层则落后不少,预测中2004年将采用6层互连,实际上2002年AMD消费级的Thoroughbred B处理器就用到了9层铜互连。功率问题恐怕是整个业界的始料未及,2001年40瓦的功耗早已被主频大战抛在脑后,正如本文开头所述,半导体偏离了正轨,让高功耗时代提早到来,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玩家都知道,2001年的高端散热器放在2004年根本小菜一碟,因为根据长期预测,散热大规模引入热管可以等到2004年,这就是偏离的后果。

至于芯片大小方面,如果用熟知的CPU、GPU来判断的话1250平方毫米可能是天方夜谭了,毕竟就算到了今天,14/16nm时代,150亿晶体管,610平方毫米的NVIDIA P100处理器几乎到了认知极限。但这毕竟是整个行业的报告,就拿图像传感器来说,全幅CIS的尺寸大致是864平方毫米,业界量产的时间也正好是2000~2001年,如今,索尼已经能够量产33X44幅面的传感器(面积接近1500平方毫米),所以面积一说相当准确。

酷睿2的十年:一场Intel与AMD的生死博弈

废话了这么一长串只是想表达,每一期的报告,都是相当有技术含量的存在,值得参考,那么,未来10年~15年会是怎么一个状况呢?

450毫米晶圆和2nm制程

450毫米晶圆(18寸)是十年前就在讨论的概念,然而由于这十年间半导体世界被各种障碍搞得团团转,以至于更大的晶圆都被人遗忘了,此次ITRS给出了新的时间表,2021年的DRAM工艺上会用到450毫米大晶圆,还要等五年。

酷睿2的十年:一场Intel与AMD的生死博弈

到了2021年,DRAM的核心面积将缩小到780平方纳米,当今的数字为3480,2021将是最后的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在2030年会看到2nm工艺。

酷睿2的十年:一场Intel与AMD的生死博弈

今天的当红小生Finfet还有5年的发展期,进入7nm的时间表是2019年,2021年在5nm上终结。让Athlon64大红大紫的SOI工艺(绝缘体上硅)则会在2017年终结,末代皇帝将是10nm FDSOI,取代Finfet的将是VGAA(vertical gate all-around),2021年登场,预计会在2030年进入2nm制程,这时候的核心电压仅为0.4V。制程的未来之路是坎坷的,5nm以后会怎样仍然有很大变数。

NAND闪存,大家不要慌,不会有什么QLC了,前些年在刚引入TLC NAND(3bit)的时候业界还在预测QLC(4bit)的存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可能业界自己对QLC的可行性已经失去信心,毕竟TLC已经是毒瘤般的表现,于是ITRS的预测中完全没有看到QLC的存在,万幸。

酷睿2的十年:一场Intel与AMD的生死博弈

未来NAND仍然得靠3D堆叠来实现扩容,当前单封装密度为三星850EVO上48层堆叠的256Gbit,到了2022年可以达到128层1Tbit,2030年到512层4Tbit,这时候就会看到64TB的SSD了。

手持平台32核8K显示是未来?

ITRS对手持平台的预测是基于当前手机SOC蓬勃发展的,2016年6核CPU 12核GPU,26.9Gbps内存带宽,4.42瓦功耗的数据实际已经开始偏离效率,从2014年开始手机SOC对先进工艺的渴望就赶上了台式机CPU,以至于近年台积电不断表示10nm要比intel早,intel也毫不在乎。到2019年也许还能看到18核3.2Ghz,49GPU核心的怪物,但2024年真能看到3.8Ghz 32核CPU 189核GPU轻松实现8K应用的怪物么?值得怀疑,毕竟今天的表现都已经是对当前工艺的深度榨取。

酷睿2的十年:一场Intel与AMD的生死博弈

传统意义上的摩尔定律早已消亡,但在今年的ITRS报告中依旧可以清楚的看到摩尔定律的影子,尤其是那张移动SOC的发展路线图,乐观程度堪比没有撞上90nm大墙时候的intel,这就是所谓的永生吧。

酷睿2的十年:一场Intel与AMD的生死博弈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QQ:1175525021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