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系统 >> 系统动态 >> 正文

中国的社交网络,总是少不了“键盘侠”

2016-9-20不详佚名

一个知乎问题“做明星是什么体验?”下面的高票回复,有人认为这一回复的作者就是受抑郁症之苦的乔任梁。

五、匿名让人更快乐,也更放肆。

我的同事杜莉莉是一个酷爱心理学的姑娘,她跟我说了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社交网络上,参与的不是人,而是自己的一部分”。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匿名讨论提供的是一种氛围:它让人离开了现实状态,到了一个虚拟环境。试问,哪一个“键盘侠”敢在当事者面前,说出自己在微博留下的那些粗口脏话?(即使不会受到报复的情况下)正因为没有了种种社会角色的牵绊,一个人可以有一种“重生”般的释放,也因此可以更加的不负责任。

匿名还有一个作用,它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对面的人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只是一个ID ,一个NPC。它好像是在说:大家在网络里萍水相逢,关了网络谁也不认识谁,我干嘛要在乎你的感受?这只是一场逢场作戏的游戏而已。对于那些真正较真的人,键盘侠也可以轻蔑的说一句“认真你就输了”。

中国的社交网络,总是少不了“键盘侠”

对于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认真你就输了。”这句话非常残酷。图上这个姑娘是台湾模特杨又颖,2015年4月21日,在网络暴力和工作压力双重压迫之下,她选择在家中结束了24岁的生命。

六、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

很多人关注到了媒体在炒热话题,但是作为一个产品的社交媒体自身,也在为“键盘侠”的产生推波助澜。

社交媒体在内容上靠吸引不断活动的粉丝来维持运作,所以它自然要鼓励人们参与话题讨论:比如通过话题排行榜来告诉人们现在的热点是什么;通过推荐来不断告诉你现在的热点事件;微博的点赞排名机制,让每个人能够对优势意见一目了然。更不用说,朋友圈,本身也在不断提醒每一个人,再不发表点什么,就要跟不上朋友的节奏了。

然而,跟不断催动人参与话题的讨论相比,社交媒体提供的内容选择却是很少的。考虑到大多数人没有创作公号(或是公号粉丝极少),人们要对一个事件发表评论。往往就是朋友圈几行,微博140字。要让人在这种篇幅里发出自己的完整意见,实在是替人捉急。没有写段子的天赋,也没有短评的素质,那恐怕就只能剩下喷人的态度了。一旦习惯了为喷而喷,习惯了段子和抖机灵,深度思考的能力就会逐渐退化。

中国的社交网络,总是少不了“键盘侠”

▲热评榜随时随地给键盘侠提供着新的战场

七、失去位置的监管

上面我们说了种种“键盘侠”的问题,但在最后,我却想说一点:“键盘侠”的初心不坏。它本身代表了我们仍然有对于外在世界的好奇心,以及有就公共话题表达和交流的欲望。这种最基本的想“聊点什么”,是人们参与社交媒体乃至参与公共生活最基本的动机,也让我们还能生活在一起。只不过,这种“想聊点什么”的欲望,又被另一些人性阴暗面扭曲了:征服欲望,党同伐异,懒于思考,不想负责任……如果这个时候,运营者还失去了原有的监管责任,睁一眼闭一眼,就是在把许多人向“键盘侠”的群体里面推。

如果要通过把人变为“键盘侠”来吸引参与,以纵容口水战来博得短时间的“人气”,长时间看一定是一条死路。遗憾的是,目前中国主流社交产品中,对于用户权利和隐私的在意程度,恐怕要远远小于对于内容“越线”的恐惧和流量的关注。离“键盘侠”最终偃旗息鼓,还要等上好一阵子呢。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QQ:1175525021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