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系统 >> 系统动态 >> 正文

P2P监管劫:整改降临,一个都跑不掉

2016-9-11不详佚名

监管落地,一场大规模的行业洗牌正式来临。

8月24日,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对网贷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作出了严格规定。

P2P监管劫:整改降临,一个都跑不掉

仅就借款余额上限这一条,有业内人士逐一分析,前十大P2P网络借贷平台就有九家存在问题。再加上严格存管制度、13项负面清单、“双负责”制监管模式,至少98%以上的现有P2P平台需要整改。

作为国内P2P网贷行业上市的第一股,宜人贷在政策落地当天应声大跌22%,后续还连跌几日。政策落地的市场反应极为明显。

在经历了数年的野蛮生长之后,P2P网络借贷行业已经经历过一轮自我淘汰。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机构有2349家,停止运营的超过2000家。一场正式且大规模的行业洗牌即将到来。

未来一年内,一大批从事大额借贷的平台不得不进行转型,或许引发一场抽贷风波;那些试图尝试将非标产品打包成标准产品进行债权转让的创新,亟需叫停;银行存管门槛进一步提高,或成为挤掉大批平台的重要因素??

而那些向金融科技、消费金融、一站式理财转型的变种P2P平台能否躲过这一劫呢?看上去似乎也并不乐观。

一个都跑不了

与最初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办法》做了几个关键性的调整。这些意料之外的限制和预期内的调整,是直接决定行业大面积退出和死亡的关键因素。

第一,在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下,规定了借款余额上限。“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自然人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不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借款总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仅此一条,就能打击行业内90%以上的平台。

以排名前十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例。陆金所抵押贷款项目中包括每套房最高可贷500万元,针对自然人而言,这已超过上限;专注车贷的微贷网官网显示最高借款额度达50万元;宜人贷普通借贷模式中凭借工资流水最高可借50万元,等等。

这些基于房屋、汽车抵押形成的网络借贷很容易就超越额度上限,更何况一些基于产业链和大公司借贷的平台。红岭创投平台上动辄1000万元的借款规模,更是铁定无法符合监管要求。

第二,在监管主体上实行“双负责”制,即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的金融监管部门共同进行网贷行业监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制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并实施行为监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机构监管。”

“双负责”制的言外之意是,P2P虽然按监管职责划分归属银监会管理,但是地方政府在机构备案、机构监管上也同样负有责任。这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平台的运营成本,那些规模小、资质差的平台基本没有转型的必要,可以直接选择关停和出售了。

只是在退出过程中,是否能保护好已有投资者的权利,实现平稳过渡?资金实力差的平台,或许会有心无力。

第三,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禁止混业经营的思路。禁止“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

关于这一条,主要看点是债权转让被限制,将多种债权混搭打包后出售的方式被明令禁止,以信托和基金份额打散等方式转让债权也被叫停。那些开始转型理财平台或智能投顾的P2P,似乎并没有抢到一个好的商机。

除了以上几个关键的调整之外,网贷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网贷机构备案以及网贷机构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也将陆续发布。

在一系列严律之下,当前市场上的P2P平台,几乎一个都跑不了,全部都是整改的命运。

如何淘汰

监管已到位,却不知各家平台是否对行业调整下的连锁反应做好了应对之策?

在未来的一年中,P2P网络借贷平台会很忙,不仅要申请备案登记、申请ICP许可证、对接银行资金存管,还要在经营内容上进行合规调整。于是,一轮P2P网贷平台的淘汰路径逐渐清晰。

首先,ICP许可证就能淘汰超九成平台。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平台都已进行过ICP备案,但ICP经营许可证却因为门槛较高,获批的屈指可数。盈灿咨询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正常运营平台2349家,取得ICP许可的网贷平台可能不到50家,占比仅2%,包括“陆金所”、“拍拍贷”、“宜人贷”、“红岭创投”、“积木盒子”等。

其次,银行资金存管的高门槛又将淘汰一大批平台。

事实上,早在去年《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出台后,业内平台就已加紧对接银行资金存管的速度。但是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15日,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平台仅有130家,其中上线直接存管系统的平台只有39家。

“即便是未来银监会明确了资金存管的具体细则,许多银行也会因为风险考量和成本问题,只会选择大背景、大资本的P2P平台进行合作。”业内人士预估,这将是淘汰一大批P2P的关键性因素。

与此同时,由借款额度上限引起的业务调整会引发多大的系统性风险,也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问题。

这或许会引起一波抽贷压力。“能抽出来,那是企业死;抽不出来,那是平台死。”业内人士说。

业内人士认为,已有业务如何转型是一个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现存的不符合限额限制的P2P资产有几千亿之多,对于这一部分历史业务,需要有监管智慧,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

对借款人在一家网贷平台上的余额做出要求很容易,但对同一借款人在不同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则很难控制,这就需要促进网贷行业的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打破网贷平台之间信息孤岛的现状。此外,随着资金存管、机构备案、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陆续出台,将出现“小平台生存难,大平台转型难”的现象。

近一年来,随着小平台有序退出,大平台逐渐壮大,百万到千万量级的项目成为大平台的优选,也起到了控制集中度的作用。“如果严格按照《办法》执行,这部分项目的清退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能会引起的连锁反应还无法预见。”爱钱帮CEO王吉涛分析。

“去P2P化”不容易

向死而生,P2P网贷机构来不及擦干泪水,就得忙于整改和转型。其中,“去P2P化”是许多平台转型的首要选择。

去年以来,网络借贷平台都在“去P2P化”,扎堆转型金融科技、消费金融,更有一些平台定位智能投顾和综合化理财平台。

比如,7月份,美利金融宣布关闭线上理财业务端并进行清盘。在关闭线上理财端后,平台未来会专注于二手车金融和个人消费金融。

也有一些原本基于线下门店开展借贷、投资业务的借贷平台,为了合规调整,将线下业务剥离到资产挖掘,将线上平台打造成P2P借贷平台,而整体架构包装成投资管理集团的概念,不仅有借贷业务,还有各类投资理财、征信、大数据业务。

如此转型之后的平台是否就能逃出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范围?这些打一站式理财“擦边球”的投资管理公司,又较P2P业务风险小多少呢?监管落地后的“去P2P化”很有可能掀起风险转移的一阵浪潮。

如果单纯按照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QQ:1175525021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