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系统 >> 系统动态 >> 正文

为什么腾讯能长盛不衰?

2016-9-10不详佚名

我们把腾讯作为一个截面,和大家分享为什么腾讯能长盛不衰,逻辑是什么?

原来我在公司都是基于自己的工作经验,我会认为所有的经验都是可以分享的,但很难复制,因为每个经验都有当时当刻的使用范围,拿过来用在不同的实验工作中未必马上见效。

但有一个东西是可以做的,把所有的经验汇总起来,把当中的共性抽离出来,可以得到一个方法论。方法论是一种能力,是可以学习到的。如果这个方法能吸收以后马上可以运用到各位的工作当中,得到改善,这是我们今天力争达到的目的。

为什么腾讯能长盛不衰?

一、互联网+时代必须拥抱不确定性

2013年,大家提到的很多东西都是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流量思维,诸如此类。2014年,提互联网转型。2015年,提互联网+。从这个时间跨度来看,不同的提法,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角色的人都在讲这个东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什么是互联网+?本质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化是不确定性严重压倒确定性变成社会常态。我们原来以为按照固定的经验、固定的资源、固定的研发方法就可以做出一款好的产品,可以被市场接受。但互联网+时代以后,这个事情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你会发现很多团队在转型,在创业的时候,原来的方法不适用了,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产品要做什么方向,而且这个不确定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本质化。

不确定性在手工业时候基本不存在,因为手工业在某一个小村落里,一个工艺人、木匠,所面对的市场可能就一百个人,这一百个人可能老死都不会走出这个市场,他们做的产品是极度确定的。这些手艺经过几百年的流传,一步步过来,没有任何变化,最多也就是行为创新。

到了工业时代有特别大的不同,以汽车为例,汽车类型非常多,但是每个人对汽车的需求不一样,所以不确定性变大。但汽车的工业时代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还有一个不一样的情况,就是体现的品牌,虽然每个人对汽车的要求不同,但车企往往是用少数的车型去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比如福特汽车卖得最好的也就三四款,但可以卖给几百万用户。虽然不确定性增加了,但还是可以用少数产品形态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

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个不确定性完全变大,变到无穷大。这就让我们原来的产品生产方式、设计方式、研发方式、组织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不能变革的话,大部分创业公司和传统型公司会走下坡路。

如何应对这个不确定性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面对用户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只有一条路,就是跟你的用户距离更近一点,永远跟你的用户接近。以前产品上线就完了,现在产品上线才刚开始,这是你和用户之间的媒介,才刚刚和用户发生关系。跟你的目标用户连接,要不停地听他们的反馈,收集他们的意见,跟他们做朋友,这样才能做到你的产品跟用户零距离

二、打造面向用户的产品

以前的工作模式还适用吗?互联网时代没有人告诉你需要什么,这就是现在做产品最大的痛点。

有一个产品说要做线上APP,以后要有12项主要功能,每项功能里有多少个特性要去分组,然后倒推计划,每一项要完成多少,希望完全根据立项计划一步步去推进。

你会发现这当中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现在做的是不确定性产品,有人告诉你做一款产品一定能赢得用户和市场吗?不太确定。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要做不同的迭代,两个迭代之间的周期尽可能短,在极短的时间里作出一个迭代的产品

迭代是为了什么?今天发布产品的1.0版本,不是为了把这些功能全部做完。产品一旦发布上线,马上丢给目标用户,听取他们的反馈,所有的反馈意见会收集上来,作为2.0版本的输入。因为跟用户有直接的渠道,收集速度比较快。

下一个迭代基于上一个迭代的输入立即进行。这样每一次迭代都朝着用户需要的方向在进行,有可能你的产品赶不上微信,但永远在朝着用户认可的方向在做。每一次迭代就像人的心跳一样,你的心跳速度有快有慢,产品上线初期可能要快,中期可能会相对稳定,但一定要有迭代。

张小龙在做微信的时候,人们问他你下一步微信要出什么功能?他说:不知道。因为下一步的功能要根据用户反馈的需求,这个版本刚发出去,用户反馈还没收集回来,怎么知道下一步什么功能。

产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演化出来的,在每一个迭代里要确定自己的变化。

什么叫迭代?迭代就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它不是研发的周期,它是一个需要重复反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这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产品不是设计出来的,产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逐步演进出来的

互联网+的团队有什么大的变化?原来传统的思路是,做一个产品就立一个项目,选出人数,定一个时间进度。立项是非常谨慎的,需要了解用户需求,把风险降到最低,再计算投资的资源和钱,力争把所有风险降到最低再开始。

为了把这个定出来,我们还要遵循非常严格的计划。计划定出来后,过程中要管控变化,一旦不按照计划,我们会认为跟计划有偏差,产品经理做产品经理的,运营经理做运营经理的,研发的做研发的,没有人对结果负责,只对本职工作负责,这是传统思路。

互联网+时代是什么情况?不会立项到12个月以后,因为那时候的结果谁都不知道,不可能看到12个月以后是什么样子,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演讲现场

第一,你可以做到的是在最可能小的时间里,比如四周甚至两周时间里可以做什么。

我不会先规划一个特别庞杂的系统,但可以把大的任务分散为小任务完成,做一个最简单、最小的可执行化的版本,然后改变。

第二,团队自驱;

我们只分工作职责,但不分工,你可以叫自己是后台工具,但版本上线以后你也要做运营的事,不能说版本上线就不管了。分职不分工,职位可以分开,工作要一起来做。

第三,频繁发布;

我们看到很多传统企业甚至传统IT公司,三个月上市一个版本,有的两个月就非常自豪。腾讯有一款产品,原来叫全民偷菜QQ农场。最疯狂的时候,QQ农场一周迭代23个版本,做这个事为了什么?因为每发出一个版本都有海量用户在用,海量用户反馈,驱使这个团队要快速响应这些需求,把用户特别热爱的功能细化,必须要频繁地发布。

最后,要面向产品。

我们不是项目做完就结束了,虽然项目有立项截止,但产品只有开始永无结束。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项目有明确截止时间的,但产品是要一直服务下去的,所以我们面向产品,要对最终的产品负责。

三、打造面向产品的组织

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应该变成什么样?我们应该搭建产品型组织。怎么适应这个变化?传统的一些组织结构,研发、生产、销售,各科室底下再一层层分解。如果还按照这种流程化的组织结构,一周几次迭代是不可能完成的,互联网+时代需要快速迭代。

过去的组织结构有什么问题?

第一,各司其职,各为其主,做好自己部门的事就行了。

第二,资源复用。所有部门都去抢资源,流程驱动,各部门做什么事都按照流程走。然后里面都是资深专家,有很多专家都是过度的,派一波人在这里面。

项目和产品最本质的差别:项目是临时性的,项目是面向客户的,项目是目标明确的。现在做互联网+的产品,如果你还是要立项,设起始时间和截止时间,但除非这个点你能确定,按照项目的目标排期,但这件事没有人能拍胸脯说,因为太多不确定性,所以你必须要面向产品:

产品第一要长期性的;

第二要面向用户的,面向用户时,需要洞察,我们叫用户画像,叫科学的洞察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QQ:1175525021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