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系统 >> 系统动态 >> 正文

柳甄:滴滴收购优步中国背后,被忘却的那个人

2016-8-9不详佚名

很显然,2016年8月1日会被记载进中国互联网的历史里。这一天,两大专车平台滴滴出行和Uber达成停战协议,双方决定握手言和。消耗掉数十亿美元后,专车市场正式结束了大战,Travis Kalanick(Uber内部称为TK)和程维、柳青都成为了最后赢家。

但在这场热闹的大戏中,本应是主角之一的Uber中国高级副总裁柳甄被遗忘了。她没有向Uber中国的800多名员工发内部信,只是安排HR发信安抚下属表示工作一切正常;她没有提前得知这宗潜在交易,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和另外两位高管直接主导了合并;她没有作出任何的表态,平静地接受这一切的安排,没有人知道,她是否会选择加入到滴滴,还是申请到Uber海外,继续追寻自己的创业梦。

在合并消息公布后的第三日,柳甄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关于Uber的文章,标题是《生而骄傲:Uber的那些年轻人》。她写到,“山河湖海,都是我们造梦的地方。”

此时,距离柳甄正式以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露面,刚刚过去一年。

柳甄:滴滴收购优步中国背后,被忘却的那个人

这原本是一场柳氏家族三人斗地主的游戏,随着Uber的出局,专车大战变成了父女对决。柳甄和Uber败走中国,只是这个时代下资本为王的一个缩影:所有的行业秩序和商业道德,都无法阻挡投资人对利润的追逐。所谓改变世界的理想,很容易沦为公司创始人一句苍白的口号。

喧嚣之外,柳甄是个孤独的文艺女青年。她几乎没有要什么现金的工资,在北京每天坚持着5点半起床送小孩上学,因为Travis Kalanick一句“我们就是要创造历史”而选择加入Uber。原本她可以选择在硅谷的律师事务所一路升职,最终成为律所的合伙人,但是她选择了另一条难行的路——追随她的表姐和舅父,参与到中国专车市场的混战中。

但柳甄并没有获得Travis Kalanick足够的信任。在合并之后,Travis Kalanick给予中国区员工的感谢信中,她排在三个大区总经理之后;这一年来即使Uber一直未能找到适合的中国区CEO,Travis Kalanick也没有考虑让柳甄走马上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柳甄掌舵着Uber这艘巨轮,在中国专车市场这片血海上苦苦挣扎,最终又被这片海所淹没。作为一家非标准意义上的外资公司,Uber不清楚航行路线上满布礁石滩涂,直至触礁后Travis Kalanick才醒悟过来,最终忍痛止损。

自此以后,中国或许再无Uber,但这一役,柳甄不是输家。

被架空的中国区负责人

当一个多月前,柳甄选择在朋友圈辟谣时,大概连她本人也未曾料到,今年进入中国100座城市的计划将提前中断。

7月21日,彭博社报道称多家机构投资者都在推动Uber与滴滴出行签订合作协议,该报道称,Uber为扩大在华市场份额不惜再投入数十亿美元,投资者有意阻止Uber实施这一计划。虽然Uber和滴滴的高管需要进行“停战”谈判,但两家公司的投资者已经在讨论一项潜在的交易。

最终柳甄在微信朋友圈中表示,合并一事“纯属谣言,增长很快,我们很忙,无暇回复。”

但事实上,Uber和滴滴就如彭博社的报道所言,在7月初已经磋商着合并交易。按照滴滴天使投资者朱啸虎的说法,这次是Uber主动提出,由于期望值比之前低,因此谈判只是一两个星期的事。更重要的是,这次谈判主要是双方团队自己洽谈,滴滴方面是程维、柳青、朱景士和一位战略部的员工,Uber方面主要是Uber CEOTravis Kalanick和另外两位高管,这意味着交易过程中柳甄不但没有参与,整个中国区员工甚至是蒙在鼓里。

柳甄似乎一直没有被足够地委以重任。最初接手Uber中国时,她的职位是Uber中国区战略负责人,负责Uber在中国的职能部门,以及参与战略布局。但柳甄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负责人,她出席各大论坛,代表Uber中国接受媒体采访,甚至在无人愿意承担风险的时候出任实体公司的法人代表,但实权一直在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手中。据了解,Travis Kalanick对中国市场极端重视,每天早上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中国区员工,而且去年他在中国的时间长达七八十天,甚至将自己的爱犬命名为YOBU,发生与Uber的中文名“优步”非常相似。

在某种程度上,Travis Kalanick相当于Uber中国区的CEO。他曾告诉投资方们,他将“亲自监管”Uber在中国扩张,并给他自己“Uber中国CEO”的头衔。但事实上是,Uber中国一直在寻找着合适的人选,去年年底柳甄曾表示Uber中国CEO已经确认,但最终却不了了之。而她在今年春节前后升职至Uber中国高级副总裁,无缘CEO这一职位。

在外界看来,柳甄没有得到Travis Kalanick足够的信任,他更偏爱那些能打硬仗的人才。在Travis Kalanick给予中国区员工的信件中,有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他向多位中国区高管致谢,柳甄的排名不但在三大区经理之后,而且还低于广州区总经理沈翘欣。排名第一的是西北区总经理张严琪,这名原本是北京的市场运营员工,在开发成都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成都成为Uber全球业务量第一的城市,因此而获得柳甄和TK的赏识,最终被提拔为西北总经理。

柳甄这一年

柳甄是幸运的。除去柳氏家族的光环,因为Uber,她从一个无名之辈,一跃成为中国专车大战的主角之一。

柳甄正式以Uber中国区战略负责人露面是在2015年的8月12日。

在进入Uber前,柳甄在硅谷一家律师事务所负责高科技企业融资和并购项目,而Uber是该律所的客户之一。尽管柳甄并非直接对接Uber,但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Uber的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她很快地接受了Travis Kalanick的邀请,成为Uber中国区的战略负责人。

但柳甄所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没有具体规则和前车之鉴的新领域。她曾坦言,自己之所以选择律师这份职业,是因为法律条文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专车市场却是一个模糊的灰色地带,在全球各地,Uber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禁令和抗议。

当接手Uber中国时,柳甄面对的是一个员工只有五十多人,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跨国公司,而滴滴与快的合并后一路高歌猛进,在市场份额上已经遥遥领先。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1季度滴滴专车、易到和Uber的活跃用户覆盖率分别为80.9%、17.5%和8.1%。

为了挽回市场份额,柳甄的首要策略是动用补贴,以价格杠杆撬动滴滴的地位。于是新一轮烧钱大战在去年再次打响,按照易到CEO周航的说法,2015年专车市场的补贴超过200亿元,而且除了主角Uber中国和滴滴外,神州专车和易到也被迫参与到价格战中。

此外,柳甄还将多人拼车业务率先引入中国,进一步将价格降低至“公益水平”。根据Uber中国的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在拥有拼车业务的15座城市中,Uber中国拼车每个月的订单总量已超过3000万单,已有一半城市实现盈亏平衡。

在Uber中国,柳甄的角色定位是掌舵手,也是战略设计者。在她到来前,Uber中国各个城市的负责人直接向亚太区CEOAllen Penn汇报,这是基于Uber以城市而非地区为核心的组织机制。Uber一直坚持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每开发一座城市业务时,Uber都会选择本土人士组建,最初一般只有三人,分别是总经理、市场经理和运营经理,各自负责总决策、市场营销以及招募司机。

不过在中国,这套“铁三角”机制很快出现明显的制约,由于在处理政府关系上缺乏领军人物和专业团队,Uber难以顺利开拓业务。柳甄先是组建了一支专职处理政府事务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QQ:1175525021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