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系统 >> 系统动态 >> 正文

90年了,中国动画为何还像国足一样苦大仇深?

2016-7-12不详佚名

图片说明:《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创作于1961-1964年,万籁鸣、唐澄联合执导,万氏兄弟监制,是中国最经典和最具赞誉的动画电影。著名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大师张光宇先生为本片设计了堪称完美的角色造型,融合了现代艺术构成与传统美术造像;动画表演也充分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夸张与程式化;同样经典的还有广泛采用京剧、民乐、昆曲等形式,创造出丰富充满感染力的音乐系统。这一切,都作用在充满奇幻和反叛精神的主题之中。《大闹天宫》的经典性,就是因为这是一次全新的创造,也是超越动画,在艺术表达上具备了独特个性与风格的作品。

它貌似奇迹,却也可以找到轨迹。

1949年之后,五十年代有60多部动画电影产生,大多数由上海美影厂出品,从1956年开始井喷式增长,仅1958年就出现了23部之多。

90年了,中国动画为何还像国足一样苦大仇深?

图片说明:《小猫钓鱼》

这一时期的动画主题,《小猫钓鱼》《采蘑菇》《拔萝卜》....看片名就可以知道全部以面向少儿为主,这与50年代对动画片的文化政策有关,动画片就是在那时起,被定义为只为少儿服务的文化产品。政策变成观念,植入几代人心。动画没文化,成了寓教于乐的工具,这种动画少儿观,至今也只能依靠看日漫长大的二次元一代来冲击。

后来所发生的改变,据说是由于上海美影厂那代动画人的创新意识,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让人认为,这种创作的选择,是一种文化的自觉。那一代人寻找创新的路径,基本都选择了传统(包括历史典故、传说、神话题材,以及古代艺术、民间美术、戏曲等形式),这里有很多原因:

其一,政治需要。建国初期,国力亟待证明,文化也需要自信,树立独门风格,最顺手的,无非是拿最具个性的传统和民族符号开练,过去如此,当下亦然;

其二,50年代时传统民间艺术还是大众主流文化,虽然宣扬马列,但民间戏曲仍是大部分国人的日常娱乐,国画仍是主流趣味;

其三,创作者们虽刚刚经历革命洗礼,但身上旧学素养渊源未断;

其四,在那样意识形态真空的环境里,现实题材的创作,除了歌颂式的主旋律,其他的方式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比如沈从文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便是迂回暗喻,难忘初心,也算是一种消极的积极。

于是,传统和民族题材决定了创作方向,1956年特伟导演的《骄傲的将军》,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题材选自古代成语,京剧演员示范动作表演,造型参考戏曲脸谱,作曲改自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经过美影厂艺术创作者的努力与才华,形式不断创新,多样化的风格就这样诞生了。

90年了,中国动画为何还像国足一样苦大仇深?

图片说明:《小蝌蚪找妈妈》

90年了,中国动画为何还像国足一样苦大仇深?

图片说明:《猪八戒吃西瓜》

随后,文化创造的结果又变成了政策,在这样的指导之下,各式各样的形式创新如大跃进般开始,水墨风格的《小蝌蚪找妈妈》,剪纸风格的《猪八戒吃西瓜》《渔童》……但其内容精神,大多依靠原著,或是保持统一正确的官方主流观点,只有个人趣味,而少有个人视角。

《大闹天宫》,则是这一盛况之下的里程碑式作品,也是技术和艺术达到巅峰的作品。

至此,我们也可以回答一下,大众对动画黄金时代的焦虑,“为什么今天的国产动画再也达不到《大闹天宫》那样的巅峰?”

因为再也没有机会出现,集中国家力量来创作一部动画的奇迹,无论是在投资——这部《大闹天宫》在当时耗资100万人民币,到现在也堪比迪士尼大片的投入,还是在人材——当时集中了中国最好的动画艺术和技术人才,甚至包括其他领域的艺术大师。

那是一个时代的奇迹,如同文革时代的样板戏,我们再也不可能看到,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举国上下反复打造八部戏剧作品的,这里面有文化和精神的精髓,更有“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不可复制,文化也不可复制。

从本质上来说,应该反对文化达尔文主义,我不承认文化艺术有进步之说,我们为何要超越已有的经典?我们不需要在建筑上超越秦砖汉瓦唐构,不需要在绘画上超越八大范宽齐白石,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在动画上超越《大闹天宫》?

1966-1976:动画,作为政治宣传品

90年了,中国动画为何还像国足一样苦大仇深?

图片说明:《万吨水压机战歌》

鼎盛过后,文革期间的中国动画电影,竟也有十几部,1965年《支持越南人民打倒美国侵略者》,1972年《万吨水压机战歌》,1973年《东海小哨兵》......完全成为政策宣传品。

1976-1990:仅供回望的黄金时代

文革结束之后的一批动画电影,明显有了创作上的改变,很多有趣的作品出现:

90年了,中国动画为何还像国足一样苦大仇深?

图片说明:《狐狸打猎人》

胡雄华执导的《狐狸打猎人》,相比于五六十年代的剪纸风格,多了些欧洲动画的设计趣味,和那时文学电影对文革的伤感式的反思不同,它轻松的发挥了动画的隐喻与讽刺,即便它伪装成一部少儿动画(豆瓣上关于它的评论大多是不堪回顾的童年阴影)。其他的作品也特立独行,如阿达导演的《画廊一夜》,相比过去的中国动画,题材有了很大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QQ:1175525021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