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系统 >> 系统动态 >> 正文

24节气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科学还是文化?

2016-12-3不详佚名

太阳历

24个节气大致对应一年中的12个月,平均每个月对应两个节气。

古人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气”,每月的前一个是“节”,叫“节气”;后一个是“中”,叫“中气”,所以每年一共有12节和12中。慢慢演变简称为24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为什么24节气能准确到分秒?

24节气依据太阳的变化而建立,本质上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和地轴倾斜造成的黄赤交角。

如果我们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视为一个平面圆,并把春分点看作0度的话,那每过15度就是一个节气,24个节气正好360度。

24节气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科学还是文化?

这个度数可以精确到某天某时某秒,比如今年冬至在2016年12月21日18:44:07,这都可以根据公式算出来。

当然,我们平时一般按照习惯,把这一整天都当做这个节气。

24节气到底准不准?

24节气不仅在天文上做了精准的角度划分,还加入了其它信息。比如雨水、小暑、寒露、霜降、大雪,这是气象信息;而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这是物候信息。

这让24节气的准确性,受到了地理限制。

24节气原产于黄河流域,主要反映了这一纬度带上的温带季风气候。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资源多样,在中原以外的大片区域,如新疆内蒙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云贵两广和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藏的高原山地气候、海南和云南广西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无法套用到24节气中。

比如立春,意为春季开始,在每年的2月3-5日。

24节气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科学还是文化?

从气候学角度来说,把冬季后5天滑动平均气温值≥10℃的第一天,作为春季开始。

以这个标准,黑龙江一般在5月初入春,华北平原一般在4月,江浙一般在3月上旬,福建更早,要是在青藏高原北部,全年无春都有可能,跟立春节气差了十万八千里。

即使只考虑黄河流域,每年的气候差异也很大。就说北京,在2002年,3月9日就入春了;但在2009年,4月2日才入春,前后可以差二十多天,显然跟立春节气也对不上。

24节气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科学还是文化?

再比如大暑,意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每年的7月22-24日。

但如果在大暑这一天出现降雨,那高温天气就得到缓解;如果大暑之后,副热带高压来袭,天气晴朗、阳光暴晒,可能比大暑时还热。

所以大暑也未必是最热的时候。

同理,立秋是秋季开始、立冬是冬季开始、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雨水是降雨开始、白露是天气转凉等等,当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一年份时,也都是不准的。

你也许要说了:我去,你可真无聊,要这么对应当然不准了!人家24节气只是说个大概嘛!

24节气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科学还是文化?

说得太对了!

如果只是说个大概的话,那至少在黄河流域,24节气还是能够反映出天气变化趋势的。

比如雨水节气,从多年气候平均状况来看,我国黄河流域在这一天后,降雨总体上将呈现增多的趋势。

请原谅一个科研工作者的龟毛和话唠……

神算

写在最后

24节气诞生于春秋,西汉就已经完整收录入历法。

古人在几乎没有任何气象观测仪器的时代,仅凭肉眼观察、身体感受和分析思考,就归纳总结出这样一套简练优美的规律,道尽寒来暑往、四季更迭。

还有那些富有诗意的名称:惊蛰、清明、谷雨、芒种、白露……更是意境悠远,美得让人心尖儿打颤。

昨天终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实至名归!

下一个节气是大雪,会下雪吗?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QQ:1175525021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