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系统 >> 系统动态 >> 正文

为何看电影的人少了?网络票补减少

2016-12-3不详佚名
暑期一部《捉妖记》就超过了这前两名的票房总和。

国庆档的5部影片,只有《湄公河行动》(11.8亿元)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8亿元)票房可喜,其他三部影片都较快地在差评声中销声匿迹。

2015年高票房影片的集中爆发,也许是2016年现象级影片匮乏的一部分原因。多位电影从业人员表示,这是“创作的大小年问题”。

“开发了一些爆款以后,每家公司都有些常规产品投入市场。”安晓芬这样解释爆款影片缺席的现象,“这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规律:一部好的作品,最快需要两三年的开发、沉淀和培育,才能制作上市。”

创作有大年、小年,这也折射了当下优质国产电影生产周期长、优秀人才稀缺的现实。

在2016年8月底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举办的一场电影导演座谈会上,徐峥、宁浩等导演都谈到了这个问题:演员、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重要电影人才快速流动,难以形成稳定的优秀创作团队,是优质影片生产周期长的一个原因。

“跟我一起拍过电影的很多合作者,合作之后就再也请不过来了,因为有很多活儿等着他们。还有一些人,他们自己去开公司了。”陆川说。

目前的现实是,国产电影导演队伍的壮大速度并没有赶上中国的银幕增量和票房增长的速度。阿里影业CEO张强便表示:“中国电影的最大痛点是缺人才。”

电影市场仍然严重依赖冯小刚、张艺谋、徐峥、宁浩等导演,虽然大鹏、杨庆、韩延等青年导演陆续出现与成长,但不断变化的电影需求、个人水平的发挥不稳定,都可能影响影片的创作质量和效率。

4、银幕增长红利减少

2016年,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减弱,是票房增速放缓的另一原因。

过去几年,中国的银幕增长保持高位运行。2010年全国有6000块银幕,目前这一数字已达到3.7万。

中国电影票房近十年来的高速增长,正是得益于这一巨大增量的红利。一二线城市影院更加密集,观影便利,人均观影次数逐步提高;三四线城市的影院建设则扩充了观众人群。

不过,观影人次不可能无限增长。“树长得再快也永远长不到天上。前几年票房增长30%以上的势头应该是很少能再出现了。”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相关报告,2016年的影院建设仍保持旺盛势头,有望在年底达到4万块左右,8000多块的银幕年增量或能保持稳定,但单银幕产出从2015年的139万元下降到123万元,其中,新影院的单银幕产出只有84万元。

陈昌业这样解释这个问题:“一片区域的100万人口,原来10家影院消化,现在变成12家、15家,但人口还是这么一些。不可能一直在发掘新兴市场,基本上是一边发掘新兴市场一边稀释现有市场。”

在济南泉城路周边5路公交站内,除了李言鲁主管的新世纪影城泉城路店,还有4家影院。“观众要被几家一起分流。”李言鲁说,即使他将影院平均票价从29元调到28元,也仍有一场电影只有两个观众看的情况。

在美国电影市场上,银幕增长到一定量级后面临瓶颈期也是正常现象。2016年,面临瓶颈,在中国率先遭遇困境的是近几年才建起的县级影院。

大多数县级影院在春节、寒暑假等旺季时上座率能达到60%~70%,而淡季的日均观影人次以个位数计算,日营业额只能以百元计。难道2015年“小镇青年”就是个“神话”吗?

“更多时间里,‘小镇青年’的文娱消费还是在非电影院。”王中磊这样认为。

2015年的票房火爆常与“口红效应”联系到一起,但当“票补”离场,电影不再是文化消费品中最廉价的“口红”,视频网站上的内容成了更便宜和便捷的文化消遣。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受众以“小镇青年”为主的喜剧电影同样遭遇了票房失利。

在瓶颈期的背景下,院线并购成为行业热门话题也就顺理成章。

近一年来,行业巨头加速并购与扩张的趋势明显。万达院线、阿里影业以及完美世界都有收购和投资动作,中影星美和大地院线也有影院收购或院线投资并购计划。

未来几年,院线之间的兼并整合成为必然趋势。这将会为影院和院线带来管理成本的下降,以及在影片选择上更大的话语权。

5、增速适度放缓的意义

在2016年的上半年,北京和上海的五星级酒店宴会厅中几乎每周都有不同的电影公司召开发布会,向媒体和资本展示自己的电影计划。

“其实,很多新公司负责人在讲那些新模式的时候,心里是虚的,很多人甚至连电影是什么都不清楚。”王中磊说,这种“勇敢”令他惊讶,而这类电影公司又并不在少数。

对这类现象,一些从业者皱起了眉头:这种“创新”是否符合行业基本规律?是否想过,为何更早出发的领跑者没有去挑战这个禁忌?

10月的长春电影节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将电影行业里的大公司负责人、知名导演和演员聚集在一起,就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展开讨论,最终达成了前述“长春共识”。

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盘点了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银幕增长和创作主体的活跃度,指出中国电影的发展没有迎来“寒冬”一说,而是从峰值进入波浪式起伏的过程,这场“震荡”会使中国电影得到可贵的洗礼和考验。

“大家应该在2016年之后有一些理性思考,不符合电影发展规律、产业规律、市场规律、投资规律的投机现象会慢慢退潮。”任仲伦对本刊记者说。

高风险的电影产业存在“博彩”的因素,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的“飙车型”增长让很多资本赌赢了,而2016年的票房“震荡”,则无疑会令投机性资本退缩,同时纠正资本冒进后不符合电影生产规律的操作。

王中磊在2016年下半年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票房增速放缓后,反倒有更多基金人士来约王中磊讨论投资。原因在于,在市场不好时,具备经验、熟悉生产规律的大制片公司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是资本眼里的安全投资。

电影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认为,适度的萎缩有益于健康生产和市场格局的形成,而即使有所萎缩,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拥有相当充裕的资金。

“只是希望这些资本在更有效的管理之下,能够不抱着短时间谋取暴利的不切实际的想象,来介入或支配电影市场。”戴锦华说。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很可能带来“更有效的管理”,这部2017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法律,将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秩序。

任仲伦认为,未来5年里,10%~15%的年票房增长率是比较理想、健康和实际的。在“长春论坛”上,张宏森还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增长状态不能从单一指标(票房)来考量。”

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于包括票房、版权、衍生品等方面的综合性收益,也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工业体系的建设,而这才是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发展成熟的标准。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QQ:1175525021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