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天下网吧 >> 网吧天下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70年不算太久 但你能想象当时计算机有这些事吗

[作者:佚名 来源:好奇心日报 时间:2016-2-9我来说两句

也许你现在正拿着手机看这篇文章。

瞧,尽管你拿着的是一台满布集成电路和晶体管先进计算设备,但似乎没有人会用“计算机”这个名字来称呼它。

当约翰·莫希利在 1942 设计第一台通电子计算机 ENIAC 时,想必也没有预见现在计算机的光景——当时的 ENIAC 还是一台货真价实的“计算”机,像一个房间那么大,每秒钟只能做 5000 次加法运算,原本只是为了二战做导弹发射轨道的计算使用。

作为美国军方做原子弹研发的“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计算机最初不是给普通人用的玩意儿。但无论如何,它节省了大量人工计算的成本,因而成了同样有大量计算需求的商业公司的宠儿。而商业计算机的生意,也大得把 IBM 这样的计算机生产商推上了垄断巨头位置。

然后,1970 年代的嬉皮士青年乔布斯把个人电脑的概念推到大众面前。计算机不再是商业机构和政府用来计算的工具,而是延伸人类在只会的新工具。

这对于现在这代在电脑和手机陪伴下长大的人们来说,这事情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苹果公司之前,个人电脑曾经被看做和嬉皮士、波西米亚和非主流文化的小众代表。这也难怪会有苹果公司 1984 年讽刺 IBM 公司的“老大哥”广告。

在最近 20 年,计算机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不仅仅打败了人类最厉害的象棋手和围棋手,还能自己开始写作,画画甚至下厨。他们还变得无所不在,智能手机、手环、音箱、灯泡、服装,甚至是在你眼前重构一个世界的虚拟现实设备。

在智能手机时代之后,我们正处在等待下一个计算设备出现缝隙中。当晶体管越来越小越来越节能,算法越来越完善的时刻,前面等待我们的又将是什么?

我们只能确定,不管形态如何,它还会是计算机。

于是,我们为你准备了 8 篇过去的计算机行业的有趣报道,尽管他们不是故事的全部,但至少,在焦躁地等待下一波计算浪潮之时,看看过去的人类曾经如何看待新科技,或许会有点新的灵感?

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肩负着“科学任务”出现的

“旧时代正在远去,电子速度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到那时我们将从头开始,运用新的认知去应对科学问题。”

我们也别忘记,这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背后,是 6 位女性程序员的日夜劳作结晶。

本文发表于 1946 年 2 月 15 日。

70年不算太久 但你能想象当时计算机有这些事吗

Eniac 一览图。图中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让它解决一个水力方面的问题。几秒钟内,它就完成了以前的计算器需要几周才能完成的运算。这台设备由 18000 只真空管组成,占地面积 30 乘 60 英尺,重达 30 吨。人们花了 30 个月才造好它,花了大约 40 万美元,消耗的人力达到了 20 万个工时。

费城 2 月 14 日电 — 今晚,美国陆军部宣布了一项最高军事机密——一台惊人的机器。这台机器首次运用电子速度解决了目前极为困难与复杂的机械任务。军方领导人见证了它的运行,并预示它将在新的基础上开启和重建科学事务。

据称,这样一台机器可以彻底改变现代工程,带来工业设计的新纪元,并最终淘汰掉耗时耗力、不断试错的开发工作。就目前而言,这些都是构造精密仪器不可或缺的工作,设计师们不得不选择成本更高、进度更慢的笨办法去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

而凭借电子的速度,这台名为 “Eniac” 的神奇机器几乎省去了做这些工作的所有时间。发明者称,它运算一道数学题的速度比以前快了 1000 倍。

当下这台机器正被用于处理一个核物理方面的问题。

Eniac 的全称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全机没有一个可移动的机械部件。在它那 18000 根真空管和几英里长的线缆中,能移动的物质就只有最小的电子。不过,和这些电子相连的机械装置承担着将人类的数学语言转换(有人把这称之为“翻译”)成 Eniac 能识别的术语的重任,反之亦然。

Eniac 的揭晓仪式将于明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政府与科学界的重要人士出席。仪式结束后,他们还将在摩尔电机工程学院见证 Eniac 的实际操作。 Eniac 正是在那里在陆军装备部的资助下研制而成的。

Eniac 的发明者是该校的两位青年科学家,他们分别是 38 岁的物理学家、气象工作者约翰·威廉·莫希利(John William Mauchly)博士和他的助理、26 岁的项目总工程师小普雷斯伯·埃克特(J. Presper Eckert Jr.)。除此以外,项目还得到了学校其他人员的协助。

陆军装备部一直在寻找一台能够储存大量弹道数据的机器,以此打破新型攻击性武器进行海外打击所需的射击表与轰炸表的制作瓶颈。如果没有射击表,这些武器就无法有效使用。

70年不算太久 但你能想象当时计算机有这些事吗

约翰·威廉·莫希利博士(左)、小普雷斯伯·埃克特(右)

30 个月的研发过程

陆军上尉、数学家戈德斯坦(H. H. Goldstine)听说了莫希利的想法后,将它转告了阿伯丁(Aberdeen)试验场的上校保罗吉·尔森(Paul N. Gilson),并得到了他的慷慨支持,最终这个项目在政府的资助下顺利展开。该项目总计耗时 30 个月之久,期间轻松完成了许多专业人士解起来都非常吃力的难题。 Eniac 将很快成为阿伯丁试验场里的永久性装置。

Eniac 研发成功后不久就面临了“一个十分困难的战争问题”。它只用了两个小时便完成了任务,而原本这需要 100 个专业人士没日没夜地工作上一年才能完成。 Eniac 是如此之有效,以至于它的发明者们已经放弃寻找这台机器不能解决的问题了。

计算专家称,这些复杂问题的解析器为“数字”计算器。本质上来说,它无外乎就是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通过非常精确的定时电子脉冲,它每秒的计算速度高达 10 万次,每 20 次脉冲计算一次,如此一来,它每秒能进行 5000 次加法运算。

Eniac 的发明者说,无论多复杂的数学题目,只要时间充足,都能通过基本算法解析出来。但是 Eniac 却能逆转过程、省去时间,得出几乎任何问题的答案。

机器也有记忆

然而 Eniac 能做的事可不仅限于此。它拥有四种人类的“记忆”功能,能够依照适当的顺序执行任务。它还可以“控制”元件,从某种程度上讲,它能够决定自身的运行。例如它能够比较两个数字,根据哪一个数字更大,选择两个可能值之一。

首先, Eniac 将从一系列标识了问题初始和边界条件的打孔卡上获得原始数字。当问题在卡上打孔后,它们将进入“阅读器”的插槽中。你只需静坐并等待最终的答案。这个过程无需很久, Eniac 处理大部分任务都只需几秒种。

一个叫做“主程序”(master programmer)的部件会监督整个计算过程,并确保机器正常进行。 Eniac 有 40 个 9 英尺高的面板,上面遍布操控扭与指示说明。一旦按下按钮,多个面板上的粉色氖灯就会亮起。数字会在指示灯的旁边打印出来。

人们在这间 30 乘 60 平方英尺(167 平方米,译注)的房间里见证了整个演示过程, 而 Eniac 占据了其中大部分的空间。

学院的亚瑟·伯克斯博士(Arthur W. Burks)说,基本的数学运算就能够迅速解决大多数问题。

速度惊人

“认真看,要不然可就错过了,”伯克斯博士按下按钮,等待 Eniac 计算出 973675000 的结果。然而大多数人仍然错过了,因为整个运算过程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

为了展示 Eniac 的惊人速度,伯克斯博士又输入了一遍问题,并将运行速度降低了 1000 倍,让人们等了两三分钟,以便于观察氖灯下的数字。下一个问题是 13975 乘以 13975 ,很快答案就出来了——195300625。一组平方题和立方题只用了十分之一秒就解答完成。紧接着,是一道有关正弦和余弦的题目。可人们还没走到下一个房间,答案就在一张大纸上打印出来了。

于是 Eniac 又完成了一个难度较高的题目。一个专业人士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算得出它的答案,而 Eniac 才花了区区 15 秒。

所有问题都要先找到解决它的要点,再在卡上打孔,最后再把打孔卡在“读卡器”上跑一遍。读卡器会将数学语言转换成 Eniac 能识别的语言,反之亦然。当这些工序统统完成后,Eniac 才会开始运算。视情况所需,人们会把大量科学“常量”的数值插入其中。 Eniac 共有四种“记忆”功能来完成任务。面对不同的问题,它都会事先进行不断地调整。

一般来讲, Eniac 能够计算十位数字,诸如十亿,不过它也能够轻松地计算二十位数字,只是最终结果会是一长串天文数字。

机器共花费 40 万美元

Eniac 的研发总计用了 20 万个工时,共有 50 万个焊接点,耗资 40 万美元。整台机器所耗电量是一台功率为 150 千瓦的大型广播设备的 4 倍。

三年前, Eniac 还不过是一个想法。如今,它或许已成为了最伟大的电子发明。回想 1941 年,莫希利博士刚进入摩尔学院,他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彻底改变大量复杂形式的数字的处理方法。比如他觉得未来在远程天气预报领域将会有所突破。

在和平年代,莫希利博士不仅实现了提前数月预测天气情况的目标,同时还在飞机、燃气轮机、微波电子管、电视、各种原动机和能够超音速运行载货的火箭等领域做出了更大的进步与革新,此外,Eniac 还能让行星运动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和精准。

据戈德斯坦上校所说,过去科学家们承受着巨大的计算负担,这些都将会被电子计算机所消灭。他指出,运动方程的解答曾是一大障碍,而对炮弹飞行、高速飞机、火箭与导弹的研究将会是“通过电子计算受益匪浅的几个领域”。

埃克特预言未来是一个充满电子速度的时代,那些原本需要用尽一生求解的不可能的任务都将会被迅速解决、为人们所用。

他告诉记者说:“旧时代正在远去,电子速度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到那时我们将从头开始,运用新的认知去应对科学问题。”

最后,埃克特简短地描述了一下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研发、几个月前刚刚发布的最新款机械与机电式计算器。

1977 年,苹果公司刚成立不久,乔布斯代表着小众的个人电脑首次出现在公众前

  • 个人电脑产业预计每年盈利 3000 万美元(两年前为 500 万美元),官方认为,如今的最大市场不再是过去的业余爱好者们,而是小企业——它们每年可以消化价值 25 万左右的销售量。

  • 乔布斯认为,“大多数人们购买电脑,并非是为了一些实际用途,而是想要一探它的究竟。电脑会成为消费品,但不是现在。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本文发表于 1977 年 8 月 26 日。

70年不算太久 但你能想象当时计算机有这些事吗

商务人士在“电脑狂”展览会上观看展示图片版权:Ira Wyman/《纽约时报》

波士顿电 — 计算机革命仿佛一直在上演。每隔半年,市面上就会推出一个新产品,颠覆此前所有陈旧的技术。最新的一款产品名叫微型电脑,它的技术原理与便携式计算器一样,但却可以让一台高性能的电脑同时为民、商两用。

此次有上千人来参加这场名为“电脑狂”的展览会,其中多数为学生和商务人士。展览会上展出的微型电脑的售价从 300 美元到 3500 美元不等,种类丰富。参展商们个个摩拳擦掌,电脑爱好者们也乐此不疲地学习着新知识。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然而没有人能够清楚地道出人们在家中使用电脑的原因。“好玩”好像是最诚恳的一个回答。一些制造商说,电脑可以结算你的支票簿,不过一个 15 美元的计算器也能做到这点。个人电脑似乎是一个追求使用价值的独特玩具。

“有时你很难和人们解释清楚为什么需要电脑,这就像 1850 年,你很难和一些人解释汽车的用途一样,”Warwick, R.I 计算机公司的总裁戴夫·阿米蒂奇(Dave Armitage)说,他正展示着一台 Sol 终端计算机。“一台机器的用途在于用户自身的想象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另外一个展位,史蒂夫·乔布斯正在展示着苹果二代电脑,它的大小和一台便携式打字机一样,并能够连接到一台普通电视上。你可以在这台电脑上打游戏、查看彩色图像或是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乔布斯说,业余的无线电报员可以通过这台价值 1300 美元的机器识别出频率跳变,而投资人士则可以通过它购买股票或是进行期货交易。

键盘与芯片

但是乔布斯认为,“大多数人们购买电脑,并非是为了一些实际用途,而是想要一探它的究竟。电脑会成为消费品,但不是现在。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从外观上来看,所有的个人电脑都会配备一个键盘,就像一台配了显示屏的打字机,或者一台具备连接性能的机器。从内部构造来看,它的关键元素是一枚微处理器芯片,即一枚四分之一英寸大小的硅片。这枚芯片的处理能力与 1949 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相当,但是后者的占地面积足足有一个城市街区那么大。

三年前,微型电脑还没有出现。想在家中使用电脑的那些人,必须去租或者买一台终端机和一个插座,再连接到一个大型电脑上。通常大学里会有这些大型电脑,他们能够成为一百个用户的其中之一,共享分时网络

“与分时相比,微型电脑的性能十分强大,”戈登·斯帝特(Gordon Stitt)说。他正展示这个叫做 IMSAI 的系统,该系统已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实现了上市销售,售出了一万份。

大型电脑唯一一个优于微型电脑的技术,是它能够进行大量的运算。按电脑的标准来看,微处理器的数学运算更为缓慢,一秒只能够计算上百次加法,而大型电脑则可以处理成百上千次。

小企业的市场前景

个人电脑产业预计每年盈利 3000 万美元(两年前为 500 万美元),官方认为,如今的最大市场不再是过去的业余爱好者们,而是小企业——它们每年可以消化价值 25 万左右的销售量。目前来看,对于这些企业而言,电脑仍然太贵了。

“以前来买电脑的都是一些业余爱好者,”Temps. Ariz. 计算机商店的老板阿兰·哈尔德(Alan Hald)说,他自称店内商品的价格十分实惠。“但是现在更多的是私营企业老板。”

来自波士顿的数据处理经理欧文·弗雷泽(Ervin Fraser)说,自己昨天来参观这个展会,想要看看有什么科技创新。“你离开这里三个月再回来,就会听说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事。”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大三学生曼纽尔·乌洛亚(Manual Ulloa)说他打算买一台个人电脑,因为“你可以把它带进自己的卧室,然后关掉电灯”。

“在大型电脑上输入矩阵没什大不了的,”乌洛亚说。“但是你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计算二加二等于几,这就了不起了。”

1980 年,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的 IBM,被形容为“巨人进入了一个小市场”

个人电脑曾经是太昂贵的存在,尽管科技巨头也加入,成本依然难以下降。

“这台电脑售价仅为 9340 美元,若搭配一台每分钟打印 120 个字符的打印机,它的组合售价为 13500 美元。”

本文发表于 1980 年 2 月 6 日。

70年不算太久 但你能想象当时计算机有这些事吗

IBM 的新型号名为 5120 桌面计算系统

致力于小企业的电脑的细分市场正朝着与大型制造商对抗的方向前进。

这个领域的新成员就是 IBM 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该公司昨日刚发布了体积最小、价格最便宜的数据处理系统。

IBM 公司这个最新的大型制造商欲在小型电脑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而这个市场一度是坦迪公司无线电器材分公司(Tandy Corporation’s Radio Shack)、苹果电脑公司、加拿大康懋达电脑公司(Commodore Internantional Ltd.)的专属之地。最近,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美国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Company)等大型制造商纷纷推出了价格低廉的电脑产品。

打字机大小的机器

IBM 这台名为 5120 计算系统的电脑,大小与打字机差不多,具备了一个系统所有的处理运算能力。在 20 年前,这样一台电脑要重达一吨,体积会足有一间 20×30 英尺的房间那么大。

5120 有一个 9 英寸大小的显示屏、一个键盘和两个能够储存 240 万个字符信息的磁盘驱动器。这台电脑售价仅为 9340 美元,若搭配一台每分钟打印 120 个字符的打印机,它的组合售价为 13500 美元。

“今天我们正进一步努力做出改变,使电脑更易于人们使用,”公司通用系统事业部销售副总裁李·鲍曼(Lee Bowman)说。

小型电脑市场才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它主要面向小企业的老板,他们可能拥有三家干洗连锁店、经营着快餐店或者小型会计事务所。

在零售门店出售

价值 3500 美元至 13000 美元不等的小型电脑,其带来的利润是不足以养活一名年薪 25000 美元的推销员的,有鉴于此,小型电脑市场完全可以发展为零售门店与分店的经营模式。

据 IBM 公司官方称,5120 不仅会在公司的商业电脑中心(一个集合了展示平台与销售网点的渠道)上售出,也将在全国各大销售分店进行售卖,并提供即刻交货的服务。

为了配合 5120 的桌面系统,亚特兰大分部还将推出六个新的程序包,声称是专为小企业老板设计的。这些程序包有着库存、工资单与总账管理等功能,售价为每月 60 美元或两年 1440 美元的使用费。

公司表示,工资单程序将在本月晚些时候推出,其他的几个程序将陆续于三月、四月上市。

为了支持这款新机型,IBM 公司在亚特兰大设立了专门的安装支持中心,顾客可以通过拨打免费服务电话咨询与 5120 安装、维护与使用相关的问题。

1984 年,因为个人电脑的畅销,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卖光了

这也许是英特尔公司最好的时光,因为需求量太大,他们还要阻止新客户的业务。

短短几年,个人电脑就走上了科技历史的主舞台。

本文发表于 1984 年 1 月 30 日。

加州圣克拉拉电 — 七个月前,随着微处理器芯片订单的大量涌入,英特尔公司的高管们开始陆续阻止来自新客户的业务。

正如英特尔官方所表示,需求量非常大,甚至于一位绝望的顾客不惜通过行贿来保证商品的正常交货。还有一些人将他们的业务转交给了其他制造商,哪怕在众多订单中成功一个也好。但是英特尔公司表示,他们将优先考虑老客户,不过就连他们有时也未能得到自己所订购的商品。

如同其他微处理器的制造商一样,英特尔公司面对需求激增的冲击措手不及。一年前,硅谷公司还对第一季度的微处理器销售表示担忧,而如今随着经济复苏,制造业在诸多领域里对微处理器的使用率逐渐提升,导致半导体从原本的过剩状态转变成了紧缺状态。英特尔公司的生产能力尤为紧张,已无法满足热销产品的所有订单,因此公司将实施新的限定措施。

70年不算太久 但你能想象当时计算机有这些事吗

英特尔芯片

让步于 IBM

英特尔公司对于老客户订单的优先政策在一些圈子里已有所耳闻,这可以看作是对其最大股东也是最大客户 IBM 公司的让步。在英特尔公司去年 11 亿美元的销售额中,IBM 公司占了十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在个人电脑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 16 位微处理器 8088 。1982 年 12 月,IBM 以 2.5 亿美元收购了英特尔公司 12.5% 的股份,自此便成为了英特尔公司最大的股东。这一比例曾一度提高到 17% 。

此外,几乎每一家生产 IBM 个人电脑的制造商也会使用关键的微处理器,这一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问题。分析学家及业内人士表示,紧缺问题仍将持续 18 个月,直至新的生产能力落实。

业内分析人士和一些英特尔公司的客户,如坦迪公司(Tandy Corporation)、康柏电脑公司(Compaq Computer)、聚合技术电脑公司(Convergent TechnologIEs)和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的高管们表示,英特尔公司的芯片配置体系不偏不倚。但是大多数客户表示,如果有更大的出货量,它们将会更加满意。

明哲保身

“鉴于和 IBM 公司的关系,英特尔公司必须明哲保身,我认为它们处理得都相当好,”旧金山蒙哥马利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丹尼尔· L·克莱斯根(DanIEl L. Klesken)说。

“现在我们没有任何问题,”休斯顿康柏电脑公司(Compaq Computer Inc.)的企业公关主管肯尼斯·普莱斯(Kenneth Price)说。

然而对于聚合技术电脑公司(Convergent TechnologIEs)来说,“没有问题”并不是什么好事。公司旗下的一款新产品所采用的芯片只由英特尔公司制造,如今正面临供应问题。“它们正在如实地交付承诺过的那部分,”公司总裁 Allen H. Michels 说,“不过我们肯定还能拿到更多货。”

英特尔公司市场销售部的高级副总裁威廉·H·达维多(William H. Davidow)承认,公司更大的出货量会让大多数客户更加满意。

“如果你只提供了每人所需的 80% ,那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他说。但是,如果英特尔公司接纳了更多客户,那就意味着只能“提供每人所需的 30% 了”。

需求量巨大

如今有二十多家公司正在生产小型电脑,同时专门为 IBM 个人电脑设计的程序也越来越多。达维多估计,如今大约有 75% 的个人电脑都采用的是英特尔设计的 8088 微处理器。

70年不算太久 但你能想象当时计算机有这些事吗

英特尔设计的 8088 微处理器

据圣何塞的数据调查公司 Dataquest Inc. 的微处理器分析师梅尔·汤姆森(Mel Thomson)说,1983 年,共有超过一百万台搭载了英特尔 8088 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上市,他们来自惠普公司、Eagle 公司、康柏电脑公司和 Hyperion 公司。

除英特尔公司以外,至少还有六家公司制造 8088 微处理器,包括AMD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富士公司和日本电器公司(NEC)。日本微处理器制造商拥有充足的订单,但也未能在这次经济反弹期间获得更多美国市场的增长份额。

转折年

英特尔公司总裁安德鲁·S·格鲁夫( Andrew S. Grove)回忆道,一年前,订单急剧下降,公司面临一季度的巨大亏损,只得让所有员工延长工作时间,并且没有加薪。

但在 1983 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英特尔公司宣布自己有了 4710 万美元的利润,比 1982 年的第一季度提升了六倍还多。

“这次业绩回升大大强于此前我们任何一次的成绩,尤其是在新产品方面,”格鲁夫说道。“这是我们没想到的。”

以硅谷公司的衡量标准来看,格鲁夫算得上是一名严格的经理。他将该计划称为英特尔公司的“年度成就”,不过他承认,公司这么做很痛苦。他说,如果公司依旧向新顾客敞开大门,那么原本已经遏制住的延期交货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并且会激怒客户。

然而有一些采购经理却永远不能接受被拒绝这件事。一家日本公司(达维多不愿透露更多信息)想要通过大额行贿订购英特尔公司的产品,但最后被拒绝了。

订单竞争

一些成功从英特尔那里订到货的客户也会向英特尔公司的竞争者订货。如果对手先交货,那么英特尔公司的订单就会被取消。格鲁夫说,这是现在公司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尽管人们把对芯片短缺的大部分关注都集中到了电脑上,但这只是英特尔微处理器几个重要市场中的一个。办公自动化(如复印机)以及电信行业也都是它的大客户。

汽车行业是微处理器的最大用户。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在 1984 年所产的三分之二的的车型中采用了 8088 的近亲 8086 来控制燃料比、电火花和其他引擎功能。它向英特尔公司订购了 130 万台微处理器,另有 70 万台采购自东芝公司。

达维多说,过去几年里,客户们根据英特尔微处理器和存储器设计开发了诸多产品,如今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他强调说,英特尔公司的老客户间接支付了 8088 的研究费用,他还总结说,当供应紧缺的时候,他们获得优待,这是公平的。

最大客户的交易

“IBM 公司获得了我们最大的客户应得的一单交易,”格鲁夫说。“这和它是我们最大股东一事无关。”

今年,英特尔公司在新工厂和设备上共花费 3.5 亿美元,占了销售额的 20% ,它在研究领域还花了 2 亿美元。三月,公司将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成立一家工厂,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将公司的制造能力提升 40% 。

公司还宣布正与两家公司就批准制造另一款明星芯片 80186 进行洽谈。这款芯片将被用于即将上市的新款个人电脑上,据悉它的处理速度比 8088 更快。英特尔公司没有说明这两家公司都是谁,但是格鲁夫说,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就能和它们达成协议。

还是 1984 年,人们看了苹果的“老大哥”广告,第一反应是隐私保护

  • 这也是人们第一次担心个人电脑时代下的隐私安全问题。
  • 侧面也说明,个人电脑已经太受欢迎了。
70年不算太久 但你能想象当时计算机有这些事吗

本文发表于 1984 年 3 月 4 日。

华盛顿电 — 旋转的大锤呼啸着滑过天空,砸向一个巨大的显示屏,屏幕前一群人都被震惊了。老大哥可怕的脸被砸得粉碎,光亮从缝隙之间穿透出来,玻璃倾泻而下。然后一行文字出现:“1 月 24 日,苹果电脑公司将会推出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而你会知道,为什么 1984 不是 ‘1984’。”

美国大多数公司的广告诉求都是直接地告诉消费者来买这个产品,而苹果公司明显地与之背道而驰,它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个人电脑产品线,并带着挑衅地称,麦金塔计算机会将人们从乔治·奥威尔小说中那个亦步亦趋的社会解放出来。从另一层面来说,这条信息同样值得注意。 IBM 公司早在几周前就开始在杂志等传统渠道投放广告,而苹果的这条电视广告则在向世人宣告:电脑的滥用是真实存在的。

这条广告出现在 9 月进行的哈里斯民意调查之后,调查发现,美国人越来越关注隐私问题。是时,美国国税局已经开始了一项测试:使用人们计算机化了的生活方式信息(例如人们拥有的车型)来追踪行为失当的纳税人,联邦调查局咨询委员会也承认,局里的计算机系统中储存了那些虽然没有被指控犯罪、但与毒贩有联系的人的信息。

苹果公司这则麦金塔电视广告 1 月出现在了全国直播的“超级碗”上,10 家地方电视网络也播放了它,然而它却从头至尾都没有直白地言明主题。即便如此,它其实是由一份主题表达明确的被摒弃的传统印刷广告发展而来。一份草拟稿写道:“千真万确:恶魔般的计算机就潜伏在大型公司和大型政府机构里,它窥视着你的一切信息,从你驻留在哪家汽车旅馆,到你的银行账户有多少钱,它都知道。但苹果正在试着平衡这一切,它将过去专为大型公司储备的计算机性能带到了个人用户身边。”

“个人计算机将解放你的理念很是诱人,”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约瑟夫·魏曾鲍姆(Joseph Weizenbaum)说,“这条广告似乎在告诉人们,治疗技术过剩的良药就是技术。这就和在核战争期间给人一把手枪防身一样。”

迈克尔·泰勒(Michael Tyler)是在纽约和伦敦工作的一名通信专家,他对此更加感同身受。“这条苹果广告表达了小型计算机的潜能,”他说,“这种潜能可能并不会自动地从公司产品中流露出来。但是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共享同一张网络,(计算机用户共享信息用的)草根电子公告栏或许会形成一股与政府博弈的更有力的力量。”

苹果公司高管表达了对这次广告呈现的满意之情。这部广告片耗资 37 万美元,由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在英国拍摄,雷德利曾执导过《异形》(AlIEn)、《决斗者》(The Duelist)和《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广告投放后,我们接到了数百个电话,十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想买它,”麦金塔的产品广告经理迪·麦克雷奥德(Dee MacLeod)说。

道路新规

苹果的意思是,像 IBM 生产的大型计算机等设备可以威胁到民主价值,过了几周,IBM 对这种说法做出了回应。在一个引人注目的双页广告上,有一幅用黑黄双色画的画,画中是高速公路中间的黄色警戒线,广告的大标题写着:“驱动计算机也是有规矩的。”这则广告最主要的意思是:“每一个使用计算机的人都对这台机器里的信息安全负有责任。任何计算机的使用者都无权侵犯其他人的权利。”

哈里·德玛尤(Harry DeMaio)是苹果公司数据安全方面的负责人,他说,电脑越来越多地在家庭、学校和小型商业场景中得到应用,这则广告只是由此引发的大范围宣传活动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制作影片、分发传单来提升人们对这个领域的认识,”德玛尤说,“并不是我们傲慢或者自以为是。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仅靠技术是无法解决的,我们想呼吁教堂、学校和社会上的其他机构,让大家开始给予这个领域更多的关注。”

这一信息似乎也有着热情的“听众”。去年,一家与 IBM 合作的影片发行机构称,一部时长 9 分钟、名为《信息:小心处理》(Information: Handle With Care)的企业宣传片已经被播放了 3260 次,拥有 71000 位观众。这部影片的制片人说,片子已经卖出了 800 多份拷贝。

魏曾鲍姆博士认为,这两部广告背后有着同样的立意——“计算机代表了一种真实的威胁,也就意味着需要真实的防御措施”。而且它们背后的动机也是一样的。他说,两家公司“知道舆论很快就会聚集到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想在被抓住(相关把柄)之前牢牢守住自己的位置。”

布伦特·托马斯(Brent Thomas)是洛杉矶 Chiat/Day 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苹果的这部广告就是由他主持打造的。布伦特说,苹果公司想要一个“让美国停止走旧的轨道、让人们想要电脑、让他们想要麦金塔”的广告。广告投放之后,麦金塔的销售额很快就达到了 350 万美元,托马斯将其称为“全胜”。“我们同时还要打破这家公司将要奴役我们的谣言,”他说,“我们不是说这台计算机就能给我们自由——我也不知道它将如何发挥作用。这次广告纯粹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的。”

1997 年,超级计算机“深蓝”战胜人类象棋冠军

不仅仅是计算,更加智能的计算机正在朝我们走来。

本文发表于 1997 年 5 月 12 日。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昨天画上了句号,有史以来最厉害的国际象棋大师被打败了,战胜他的是一台计算机——由 IBM 公司研发的 RS/ 6000 SP,别名“深蓝”(Deep Blue)。夺得桂冠后,“深蓝”显得颇有雅量,一如得道高僧般缄默持重。这场大张旗鼓的人机大战终于落下帷幕,那些本来指望着靠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掰回一局的看客们,只能冲着方兴未艾的计算机时代发出一声叹息。

在几十亿个选项当中闪转腾挪了整整一天,RS/6000 SP——这对外表看上去平淡无奇、单个机身高达 6 英尺 5 英寸(简直吓人一跳)、长得跟摇滚音乐会上的扩音机差不多的黑色庞然大物——依然八风不动、泰然自若地待在曼哈顿市中心这座摩天大厦高层的一个空调机柜里。

70年不算太久 但你能想象当时计算机有这些事吗

RS/6000 SP

它那张神秘莫测的脸上看不出一丝情绪。没有此起彼伏闪烁的小灯来抒发它的兴高采烈,也没有醉醺醺的低沉嗓音来宣告它的幸灾乐祸。在它光滑的金属外壳之下,芯片、电线和电子线路盘根错节,仿佛生命体一般,跃动着看不见的光点。但没有任何声音来消解它的无动于衷——哪怕是散热片发出的咔哒声都没有。没有任何东西能展露它或体贴或冷酷的内心。

但是如果把 RS/6000 SP 想成是个毫无个性的家伙,那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在与卡斯帕罗夫对弈的这十天六局里——事实上,在它问世后这四年间——它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丝不苟、气定神闲,专心致志、坚韧不拔。

RS/6000 SP 的对手是位喜怒形于色又喜欢发牢骚的俄罗斯人,但 RS/6000 SP 的脾气却截然相反。尽管在它每秒分析 2 亿个落棋位置的对弈过程里,它的操作者们在赛场外一个房间内看着小屏幕上闪过它的每一步走棋和每一次分析,心中喜忧不定,但 RS/6000 SP自己却从不着急发火、从不抱怨喊累也从不流露喜悲。

“为什么全世界都如此关注这场赛事?”“深蓝”项目的经理谭崇仁(C.J.Tan)在赛后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科技的能耐,让我们看到科技能为人类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它。计算机下象棋下出了国际大师级别的水平,靠的是知识和速度。”

“深蓝”的族谱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那时的空想家和江湖老千们都幻想着发明一种能够打败棋手的下棋机器。1760 年代,沃尔夫冈·冯·肯佩伦(Wolfgang von Kempelen)男爵发明了一个名为“土耳其行棋傀儡”(Maezal Chess Automaton)的机关道具,这个道具还曾巡游过欧洲,它的形象是一个包着头巾的木偶,在一个机箱里走棋。但后来真相大白,在这个机关的内部其实藏着一个身材袖珍的象棋大师。

一个世纪之后,英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Alan M. Turing)开发出一款程序,能够生成简单的步法,还能对不同的落棋位置进行评估分析。1945 年,德国科学家康拉德·楚泽(Konrad Zuse)写出了一个国际象棋走棋的程序,甚至还发明了一台还不够成熟的计算机。

但“深蓝”的现代祖先至少得追溯到 1950 年。当时,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IEs)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创始人之一的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提出了让计算机下国际象棋的想法,为后来“深蓝”的诞生画出了早期蓝图。然而直到 1973 年,使用暴力算法(brute-force calculation)进行运算的精密程序才被开发出来,在此之前,国际象棋计算机的研发工作并未取得显著进展。

1980 年代末,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了国际象棋计算机“沉思”(Deep Thought),它拥有卓越的运行速度和超强的运算性能,能够进行复杂的棋局走法分析。在 1988 年的一次锦标赛中,它击败了来自丹麦的国际象棋大师本特·拉尔森(Bent Larsen),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成功战胜人类棋手的计算机。

第一代“深蓝”由谭博士带领的 IBM 科学家团队于 1980 年代后期打造,它很快跻身为世界上最厉害的国际象棋计算机。

第二代“深蓝”——也就是在昨天的比赛中击败了卡斯帕罗夫的计算机棋王——是第一代“深蓝”的改良版。它问世于 1993 年,由位于纽约州约克城高地的 IBM 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研发。第二代“深蓝”个头很大,蓄满电能,它重达 2800 磅,外形像一座双塔,看上去乏善可陈,仅在接近底座的地方有一个开关按钮,还有一条电线连接着墙上的插座。

但它的内部则别有洞天:它共有 516 个国际象棋专用处理器,能够每三分钟演算 500 亿种走法。正是这种超强的运算能力指导着它在棋局的迷宫里穿行。不过它没法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没法拥有灵光乍现的瞬间,而且它也没法像顶尖的人类棋手一样,只专注于少数对于取胜起关键作用的线格。

另外,尽管 “深蓝”的特长是下象棋,但 IBM 公司还是强调,“深蓝”是一台通用计算机,它的并行处理技术具备大数据运算的能力,使之能够适用于分子与流体动力学、空中交通管制和财务分析等多学科领域。一台与“深蓝”同款的计算机,售价在 200 万美元左右。

跟“深蓝”对战是什么感觉?纽约时报国际象棋专栏作家、前美国国际象棋大赛冠军罗伯特·伯恩(Robert Byrne)如是回忆他与不断进化的计算机多次过招后心中所感受到的不安:

“你脑子里所想的已经不再是这台机器究竟能不能给你带来意外,而是它是否会把你杀得落花流水,”他昨天说,“我还会继续向它发起挑战,但我不会再奢望打赢它,甚至不指望跟它打成平手。至少 50 局以内不可能。想想挺让人沮丧的。”

1996 年 2 月,“深蓝”迎来了它“人生”里最严峻的一次挑战——与卡斯帕罗夫一决高下。尽管“深蓝”具备每秒分析 1 亿个落棋位置的彪悍计算能力,但它还是以 4 比 2 的成绩输给了对手卡斯帕罗夫,后者自 1985 年以来一直稳坐世界冠军交椅。但卡斯帕罗夫依然对“深蓝”褒奖有加,他说他能够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让他觉得对方真的在思考,或者至少从结果看来,“深蓝”的种种表现已经相当近似于人的思考。

然而一如往常,绝望沮丧不是“深蓝”的个性。在约克城高地,为复赛进行的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着。几乎每一天,研究小组成员都会来一次头脑风暴,与会者当中有莫雷·坎贝尔(Murray Campbell)、小约瑟夫·赫内(Joseph Hoane Jr.)、杰里·布罗迪(Jerry Brody)和许峰雄(Feng-Hsiung Hsu)。另外,世界国际象棋大师、前美国国际象棋冠军乔尔·本杰明(Joel Benjamin)也一并加盟助阵。

科学家们把“深蓝”的超级运算能力提升到了每秒分析 2 亿个落棋位置,与此同时,本杰明还协助程序员们给“深蓝”狠补国际象棋课:帮助它认识劣势的走棋位置,给它灌输长线战略和短线战术的知识。

终于,在昨天,这场僵持良久的苦战迎来了大结局,胜负尘埃落定。在最后这场荣耀之战中,“深蓝”勇挫卡斯帕罗夫,摘得桂冠。无声的喜悦洋溢在“深蓝”的操作团队当中,而卡斯帕罗夫则颇带情绪地回应说,这不过是一个资源雄厚的大公司和一台什么都证明不了的计算机而已——至少目前,它什么都证明不了。

但“深蓝”不会为任何褒贬所动。没错,它超脱于城市之上,用一个光秃秃的机箱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它无法为昨天黄昏时分迷人的火烧云感动;也不会看见城市里渐次点亮的万家灯火;更无缘一睹哈德逊河上浮光跃金,宛如夜幕将至时的星光。

翻译:熊猫译社

张祖韬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 责任编辑:张祖韬_NT5054

欢迎访问最专业的无盘论坛,网吧论坛http://bbs.txwb.com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 下载天下网吧APP,交流讨论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佚名

声明
本文来源地址: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邮箱:support@txwb.com.,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 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