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全民偷菜” 越开心越迷失

    “花园”、“农场”、“牧场”……此类经营交友游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抢占了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国内知名网络社交平台。如今,这股被戏称为“全民偷菜”的浪潮不仅势头未减,甚至还在急速“吸收”新成员,其中包括中年知识分子、在校中小学生等在内的诸多新生力量。

  在虚拟世界里,人们不必为“偷”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据报道,有不少颇具“商业头脑”的玩家,还将虚拟世界中偷来的各种昂贵植物、动物、房子、汽车甚至账号放在淘宝等网站上卖,一套“北京郊区别墅”卖几十元钱,卖得好的甚至可以月收入上万元。这些玩家成了“偷菜”最精明的受益者。

  但对更多沉迷于“偷菜”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会将其作为转化现实财富的手段,而是在精神上享受获得虚拟财富的满足感。不过,在某些社会学人士看来,除了对游戏者身心的损害,“偷菜”折射出一种扭曲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盗窃、欺骗成了堂而皇之的本事

  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思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偷盗、掠夺这类行为本身是人们原始自然本性的表现,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人们在虚拟的网络生活中,通过一种不被现实社会所认可的方式,寻求刺激和好奇心的满足。”

  操作简单、随意让“偷菜”迅速融进人们的生活。只要在相应网站上进行申请,用户就可以得到虚拟菜地、庄园、粮仓以及种菜用的各种设施和工具,通过到网上商店购买各种植物的种子,将种子种到网上菜园里,并浇水和施肥,就可以等待收获。不同网站还各具特色地推出了牧场、房屋、宠物、动物园等配套平台。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一切社会规则都不具备约束力,一个最高准则是:植物的成熟时间。所有玩家围绕成熟的植物展开收获、偷取的战斗。一个开心网网友甚至感慨地写下:在这里,不偷盗难致富。

  在偷盗之余,欺骗也成了不少“偷菜高手”的拿手本事。各个网站的农场、花园几乎各自养活了一个外挂论坛,玩家们在这里探讨各种通过外挂破坏游戏规则聚集财富的办法。程序设计高手们纷纷为各个“偷菜”游戏开发了外挂软件,并定期检测功能、发布更新程序,每次更新都会吸引几万人争相下载使用。

  在虚拟中享受成就感

  就职于辽宁某广告公司的小刘告诉记者,自从去年朋友向自己推荐了这款游戏,她就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她的作息时间都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制订的,以前早上8点才起床的她,现在不到7点就爬起来光顾好友的农场将果实“一网打尽”。即使在坐公交车和午休时间,她也不忘用手机检查朋友们的菜地,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有时侯还帮几个爱睡懒觉的“闺蜜”打理打理菜地,增加经验值。

  “周末的时候,晚上调好闹钟,凌晨就起来偷,那时候人少,往往一偷就是一大堆。”如今已经拥有一套“花园别墅”和“千万资产”的小刘,谈起自己的成果很有成就感。

  有不少人跟小刘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替别人打工的普通职员,住的不过是租来的单间、坐的是公交地铁,但一到“偷菜乐园”里,他们就能够过上贵族一般的生活,通过偷盗赚取的“钱”可以让他们迅速拥有香车、别墅,以及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现金。

  辽宁省教育厅特聘心理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杨子分析说,网络游戏毕竟不是真实生活,偷菜、赛车都是虚幻的,玩家们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满足感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得到释放,适当游戏利大于弊。但若沉迷于此,无异于陷入“自欺欺人”,不仅会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还可能会产生厌世等消极情绪。

  这种隐忧大范围存在于各大中小学生中。“我们宿舍不少同学晚上都定好闹钟,每天一大清早,衣衫不整,睡眼惺忪地爬起来开始偷菜。”沈阳理工大学的小于说,拥有无线网卡的他,半夜也常常起来偷菜,同寝的同学也一起跟着偷,然后交流经验。

  在沈阳某小学教书的韩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班上有很多学生迷恋“偷菜”,有时很晚才睡导致白天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她担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可能让这些小学生误入歧途,将网络的虚拟世界同现实世界相混淆。”

9 7 3 1 2 4 8 :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怡波 宋广辉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