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透视网瘾:400万网瘾少年和上百亿年产值

2008-12-9第一财经日报佚名

  每天晚上,在夜校学习电子商务课程的小江回家路上都会经过一家网吧。尽管时近深夜,但网吧门口依然常有不少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少年进出。“就像看到了两三年前的我。”小江感慨地说道,他要求记者不要透露自己的全名。

  现年26岁的小江被认为是网瘾矫治的成功案例。2006年初,正在家中玩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他接到了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桃浦社工点的电话。在得知他无业而且长期沉溺于网游后,社工点为他安排了前后长达一年的心理辅导和技能培训,帮助他戒除了网瘾。

  然而在一些专家看来,问题却没有那么简单。近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陶然称该院制定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如经卫生部审批通过,网瘾将被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这个似乎应该限于精神医学范畴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争议。

  网瘾伪命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球第一个生造出“网瘾”(internet addiction)这个词组的纽约心理医生伊凡·戈德伯格从未承认网瘾是一种精神疾病。

  1995年的一天,突发奇想的戈德伯格编造了“手指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敲打键盘的动作”等7条诊断标准,声称自己发现了“网瘾”这种精神疾病。他的这个恶作剧随即骗倒了他的几位同事。他们在看了这份所谓的“诊断标准”后竟然承认自己有网瘾,并向他寻求帮助。

  但戈德伯格本人认为玩牌、赌博或上网本身是没有什么可以成瘾的,人们之所以对此成瘾是因为他们借此来克服自身的压抑、焦虑或社交障碍。“如果你把成瘾的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戈德伯格说道。

  不少科学家认为,所谓的网瘾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网络让青少年以相对轻松、免责的代价尝试各种不同的身份,并提供了一个与生活平行的空间。美国《时代》周刊调侃地称这些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MSN和MySpace等的青少年为——“多任务一代”(Multitasking Generation)。

  即使是全球最先提出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杨也并不认为网瘾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疾病,她将之视为已知的冲动控制障碍症在网络使用者身上的体现。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也从未将网络成瘾正式收录为心理疾病的一种。

  更为乐观的看法认为,网络成瘾甚至不应称之为瘾,只能称为一种“行为依赖”。对网络成瘾的担忧和半个世纪前人们对电视成瘾的担忧一样,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人们对新技术的一种恐惧心理,不久就将为多数人所淡忘。

  问责网游厂商?

  尽管全球的精神医学界对网瘾问题尚无定论,但在中国网瘾却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互联网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二季度国内网络游戏产业的市场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2007年中国电影工业33亿元的全年票房产值。自2001年产值突破1亿元至今,网游业成了中国新兴产业中成功的典范,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0%~50%,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亦不曾显现出任何颓势。

  与中国网游行业的市场规模一同快速膨胀的,是“网瘾少年”的数量。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7年度《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估算,在中国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总数约为400万。“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瘾少年’的绝对数量还在增加。”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对此忧心忡忡。

  在一些持激进观点的专家看来,网游厂商应该为网游成瘾负主要的责任。“在我们基地收治的3000多个病例中,网络游戏成瘾占据了82%的比例。”陶然告诉记者。

  郝向宏认为,未成年人因为玩网络游戏成瘾,造成身心伤害,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9 7 3 1 2 4 8 :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