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技术流的哥车内“奇葩”装备引热议 目前已拆除

:技术流的哥车内“奇葩”装备引热议 目前已拆除

车厢里有4个移动终端,除了公司安装的电调终端外,还有1个iPad、2个智能手机,3个大屏幕在的哥面前纵向排开,车内有无线WIFI……近日,一则【奇 葩啊,这是上海一个出租车里的装置】的微博迅速走红网络,微博中称这位的哥装了这些设备后,日增收 150元,节约油费50元,还获得各种应用终端奖励。

昨天下午,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博主詹老师和这位“技术流”的哥陈师傅,詹老师说,她是通过滴滴打车软件叫的车但没有加价;而陈师傅则表示,是否加价不重要,重要的是顺路,减少空驶率。考虑到安全问题,现在他已经拆除车前的3块大屏幕。

最新

车内自设终端已拆除 公司今天“约谈”的哥

陈师傅说,他已接到公司电话,让他今天到所属的分公司去一下,虽然没透露具体事情,但预感到可能与此微博有关,有可能会让他把这些叫车软件卸载下来。出于安全问题考虑,他已经将车内的自设装备拆除。

不过,陈师傅说,自己也没什么好担心的,驾驶员虽然文化层次不高,但也要与时俱进。他反复表示,安全驾驶是第一位的,软件再好,还是要看司机本身对路况的熟悉度以及服务态度,“如果本身对道路不熟悉,建议还是不要轻易使用叫车软件。 ”

记 者从出租车公司方面了解到,公司已经提醒陈师傅,屏幕放在前面可能会产生安全“死角”,为了安全起见,建议他拆掉部分移动终端。不过相关负责人表示,挡在 前面的东西可以让的哥拿下,但手机中装的软件是没法要求他们卸载的。记者注意到,的哥陈师傅 “走技术路线做生意”在网上走红后,也引起警方关注,昨天, 上海公安局官方微博 “警民直通车”特地发帖提醒各位的哥,出租车仪表台被高科技设备“占据”后,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事件回放

的哥车内“奇葩”装备引热议

5 月17日早上7点26分,微博认证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詹新惠”的网友发了一条配图微博称:“奇葩啊,这是上海一个出租车里的装置,4个 移动终端,一个联想3Gpad,一个联想手机,一个三星手机,最左边还有一个是出租车公司的,前三个里面装有十五六个叫车应用……”更让人惊叹的是,装了 这些设备后,“的哥”每天节油50元,获得各种应用终端奖励月均达2000元。几天来,该微博已被转发超过2833次,引发评论超过433条。

记 者发现,评论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称赞:“科技型的哥”、“技术流的哥”、“上海最牛的哥”。网友“卓小月半”看到詹新惠的帖子,便表示拜服这位出租车司 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另一位网友“洋洋喜”则支持这种创新,认为“司机是为乘客考虑,要知道站马路上叫不到出租是有多苦啊。 ”而反对方则多 从安全方面考虑,“司机想多挣点钱无可厚非……但绝对影响驾驶安全! ”“这个很影响视线吧,交警查到要处理的吧? ”还有网友调侃:“这已经不像差头 了,有点像指挥警车。 ”

博主呼吁“千万不要伤害的哥”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博主詹新惠,詹老师说,她是从北京 到上海出差的,要打车到虹桥机场,于是采用“滴滴打车”软件叫车,不一会就来了一辆车,一上车发现这么齐全的装备有点惊讶,“这差业务没有加价,从上海城 市酒店到虹桥机场,60多元吧,是按计价器打出的价格付费的。 ”

记者在与詹老师的沟通中感觉到,詹老师对这位上海的哥的做法是 肯定的,“这位的哥挺热情的,还介绍了很多移动终端安装和使用的情况。”詹老师认为,“滴滴打车”是第三方应用,如有加价,叫车人自愿付,与司机是没有关 系的。“司机懂得利用新媒体技术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值得提倡,但前提是要保证行驶安全。 ”

当记者询问,北京的的哥和乘客 使用APP叫车也很火时,她表示,虽然在北京开车上下班,不经常打车,但知道可通过软件叫到车,所以也下载了一个,不过在北京没看到的哥直接在车上安装这 些装备。“这件事要客观报道,尤其不能因此让司机受到伤害,如司机受到某种限制,就违背了我发照片的初衷了。 ”在结束交流沟通前,詹老师一再这样关照记 者。

采访的哥

手机充当移动路由器

说起使用APP打车软件,的哥陈师傅也打开了话闸子。在电话中,陈师傅告诉记者,他今年48岁,虽然开了10多年出租,但使用APP软件还是近几个月的事情,他是在女儿的引导下开始接触这些新事物的,安装叫车软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据 陈师傅回忆,最近有个女乘客两次叫到我的车,一上车就给家人打电话,还说与的哥“很有缘”,不知是否是发微博的那位乘客。上车后,她对我车上的装置很感兴 趣,聊得很开心。 ”陈师傅说,一般乘客上车要拍照片时会问一下“我可以拍吗? ”我说“没有关系,你拍好了。 ”陈师傅说,已经有好几位乘客拍过照片 了,没想到照片发到网上,会引起轩然大波,我的电话被打爆了。

“自从使用APP叫车软件后,生意确实比以前好了,每天做40多差 业务,约有15差左右来自APP叫车,当然也有少量本公司的APP业务。 ”陈师傅解释了三个大屏幕的用途,最下面靠近方向盘的一个是女儿淘汰的 iPad,能当手机与乘客通话,打开电子地图还能当导航;中间和上面是三星和联想两个大屏幕手机,电线、架子、充电器是推广叫车软件公司送的。

陈师傅说,刚开始他还买了一只移动路由器,后来用手机打开个人热点,就当移动路由器了,网速也不慢,50G流量包年500元-600元,乘客上车也能用Wifi,“出门前将电池板充好,一天够用了,既节约成本又方便。 ”

一差隔一差做APP业务

“其 实,加不加小费无所谓,加了小费,从很远的地方开过去,得不偿失,还要吃投诉。 ”陈师傅承认,使用各种打车软件后生意确实比之前好,最主要是空驶率下 降,做生意还是扬招为主,如非高峰时段,或送一差偏远的地方,周边没有扬招,接下来就依靠软件搜寻定位,一差接一差,避免盲目“扫马路”。现在每天行驶 400多公里,约多增加营收100元,还能减少空驶里程,节约几十元油费。

陈师傅说,最初他下载了10多款叫车软件,试用后发 现,有的软件根本没有生意就卸载了。目前最常用的只有五六款,其中包括“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大黄蜂”等。他上班时,两只手机和1只iPad同时 开工,打开所有的软件,运气好的时候,会一差隔一差做APP业务。有的叫车软件公司会根据软件开启情况和接单数给驾驶员一定奖励,如每月开启达到一定小时 数就可获得一定奖励,有的叫车软件在高峰时间接单还有5-15元不等的奖励,“现在额外的收入很大部分是流量补贴的奖励,以及成功接单后的随机充值奖励, 这些都打入手机充值卡里,1个月约有1000元左右,手机费用也用不掉。 ”

尽量避免屏幕挡视线

针对网友担心安全行车的问题,陈师傅说,他早考虑到这个问题,尽量将这些移动终端放在不会阻挡视线的位置上,也调节了座椅的高度和位置。

“我 目前感觉不影响开车视线。三个屏幕安装的位置既要看起来方便,又不能挡视线。”陈师傅坦言,在行驶过程中,只要接到乘客,就没有必要再去看屏幕了,他会将 声音关了。当接近目的地不到一公里左右时,他才会打开软件,看看周边是否有用车需求,考虑下一差业务的方向。这样不会影响服务,也不会分心。 “无论如 何,安全是第一位的。 ”

因为能看到乘客的去向,所以在接近收工时,他就会接一些“往回家方向”的单子,如反方向就不接了。

专家声音

避免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