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一个引号带来的风波:知乎到底怎么了

2012-11-27Tech2ipoLucius
:一个引号带来的风波:知乎到底怎么了

知乎再次陷入风波之中,之前它也历过不少动荡,曾因版块、功能的改版而引起大家的争论,若干用户也因为社区氛围和水平的下降而撤离,不同的是,这次风波的源头恰恰在于它自己,在于一个乍看起来最普通不过的公共编辑规范规定:

用直角引号(「」)代替弯引号(“”)

然而,也许只有在目前的中国互联网环境中,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关于引号使用标准的争论最终在知乎上引起血雨腥风,不少用户对此产生强烈反弹,包括Yolfilm等在内的不少用户因此最终离开知乎,更有人严肃地讨论起“知乎之死”的话题。

互联网上对知乎的讨论汗牛充栋,我们可以理解它对Quora的全盘复制,尽管盈利模式不明朗,我们也不愿给予过分的苛责,甚至对一直弥漫在知乎上的伪精英氛围,大家都采取里包容的态度。

但是,市场并没有我们这没有耐心,知乎也无法像我们这样平静。

诞生一年多的知乎或多或少地背负着来自市场的压力,它有口碑,有用户,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切实的商业模式,在急功近利的国内投资环境中,仅仅这一点就已足以将它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知乎的理想是要做“中文互联网上的高质量内容社区”,但这些年下来,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雨,我们发现它除了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市场影响不断扩大之外,从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它如今似乎并没有离这个愿望更近一些。

可是,在国内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仅仅做一个问答社区,真的有前景吗?这或许不仅是投资人的疑问,在知乎内部和广大用户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困惑。

作为问答社区诞生的它,需要流量和用户,可是因此不得不承受大量用户涌入而导致的社区质量下降的恶果;在盈利模式上尚未找到有效手段的它,出于商业化的考虑在社交方向又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可是这种努力又受到用户的杯葛。

我们看到,知乎的Timeline由最初的话题关注逐渐蜕变成人物关注,SNS化的野心昭然若揭。这或许意味着知乎自己也意识到单纯的社区发展在国内是走不下去的,它也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当前人人趋之若鹜的社交大潮中去。

直到现在知乎都不知道如何去赚钱,死守着社区最后一定没有活路,转型社交的话,尽管前景不明,但或许还有九死一生的机会。

从某种角度而言,知乎的核心和优势是通过问答机制积聚起来的众多高水平的用户,问与答的发生都是由用户推动的,无论是“赞成”、“反对”和“折叠”都是由用户主导的,这使得它天生拥有SNS的潜质,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在由社区向社交过渡的过程中,过于激进的知乎团队暴露了太多的问题。

在知乎的运营中,我们会发现极其吊诡的一点,在用户层面上,每位用户都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利,甚至可以修改提问者的问题,看上去,知乎似乎有意借鉴维基“公共编辑”的方法,依靠用户的自我管理来维持平台的平稳运作,但是,平等和民主仅仅局限在用户之间,一旦涉及到知乎本身时,这样的迷思就立马被知乎每次简单粗暴的改版等行为击碎。

知乎团队会为了引号这样微不足道对用户使用体验和网站发展没有实质影响的问题而甘愿站在大多数用户的对立面;他们在运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用户的差别待遇、在对问答的处理上早已经惹来不少用户的质疑和抱怨;会采用一种“打死我也不说(我不对)”的强硬立场来面对来自用户的质疑和批评,用过多听起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的辩护。

仅仅因为一个引号就导致如此大的震荡,或许是知乎团队也未曾设想到的吧。可是如果连一个引号的问题都需要如此大动干戈的话,那么知乎的SNS转型着实让人担忧。

也许,知乎的运营是国内最匪夷所思的团队之一了,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会做什么、想做什么以及最终做出什么,很少有团队能像他们这样每次的计划都受到大量争议,用户所能做的,唯有最后默默迎来他们的决策,要么选择忍受,要么逃离。

知乎没有死,也没有多少用户会忍心看着它死,它才刚刚诞生,只是这个当初被寄予厚望的宠儿注定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各种磨难和考验。

生日,还是祭日,活路,还是绝路,一切都在知乎自己的手上。

本文来源:Tech2ipo 作者:Lucius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