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网游进教材引发的思考

  最近,一款网络游戏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肯定,纳入武汉小学教材范围,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有网友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与时俱进;也有人认为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推荐游戏给孩子们可能有负面影响。教材编写者反问,”难道不写入教材,孩子就不玩游戏吗?”他认为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推荐好游戏要好过孩子们自己去找坏游戏。(4月1日《金羊网》)

  与京剧进课本、入教室反复斟酌、多方论证相比,网游入编教材要简单得多、快捷得多。但如果这样的便捷不建立在实践检验、多方利益博弈的基础上,这样的决议与拍脑袋、一家之言的决策并没有什么两样。

  教材编写者面对公众的质疑给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回应,“难道不写入教材,孩子就不玩游戏吗?”这样的反问看似很有力,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不写入教材,固然不能禁止孩子玩游戏,但写入教材就可以控制孩子玩游戏吗?

  不过,对此相关部门还是积极回应了,“网游这两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学会上网的基本功,这些功夫日后也是上网的必备,现在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学生论坛注册和交流的方式、方法很多,但为何偏偏要选择网游呢?再说,现在没有论坛注册和交流的能力,将来上网会无所适从,成 “网盲”吗?

  虽然,针对网游入编教材的做法,尚无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让公众欣然接受。而问题的关键倒不是理由给得充不充分,而是教材编写机制是否经受多方考量,譬如教材入编有无科学论证、阳光程序、多方利益充分博弈。

  就教材选用看,网游教材肯定有市场,可能受到学生热捧,但实用的、受欢迎的未必就是合理的、科学的,到底可行不可行,不能光听专家的,这有待实践的反复论证。如果实践不予认可,这就是占有稀缺的教学资源,不仅浪费资源、耗费钱财,而且还牺牲学生的宝贵时光,甚至助长不良习气。

  事实上,不光网游教材如此,当下教材编写机制普遍存在泥沙俱下的现象。新课程的本意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但现实是,越改课程越多,教材堆得越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编写把关不严。新教材铺天盖地、但别字病句俯拾皆是。结果编者如云如织,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满,到头来教师无所适从,焦头烂额;学生苦不堪言,心力憔悴。

  网游进教材提醒职能部门完善教材编写机制,规范教材编写市场,反复论证、公开程序、多方利益博弈等都不失是好的应对之策。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红兵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